精選內容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最新治療進展
一、什么是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在編碼心肌肌小節(jié)蛋白的10多個基因中有1個發(fā)生基因突變就會導致肥厚性心肌病。該疾病在普通人群的發(fā)病率為1/500。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是以室間隔非對稱肥厚為主要特征,肥厚的室間凸向左心室,另外加上心臟收縮的時候二尖瓣前葉向肥厚的室間隔移位的因素,最終導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稱之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青年人群中猝死的主要原因。二、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有什么癥狀?主要癥狀是活動時后呼吸困難,休息后緩解,另外還有心慌、心前區(qū)疼痛、眼前黒懵、暈厥等,多發(fā)生在活動后。三、怎么檢查確診?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首先需要行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也是最常規(guī)、最有效的診斷手段,可以明確室間隔的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壓差,以判斷目前病情的嚴重程度。必要時還需要行運動負荷超聲心動圖,因為有些人在靜息狀態(tài)下流出道壓差是正常的,通過運動負荷以后才能誘發(fā)出左室流出道的狹窄,以避免誤診和漏診的發(fā)生。同時運動負荷試驗過程中還能監(jiān)測是否有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四、該病可以藥物保守治療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目前的治療方法首選還是藥物治療,主要是減慢心率,改善舒張期的心室充盈,最常用的藥物是β受體阻斷劑和鈣離子拮抗劑。近年又退出了一種新型藥物----瑪伐凱泰,它是一種心臟肌球蛋白變構調節(jié)劑,具有心臟特異性,通過抑制其結合肌動蛋白,使過度收縮的心臟中的肌球蛋白功能正?;瘉頊p輕患者的左室流出道壓差,從而減輕癥狀[1]。盡管藥物治療可以部分患者的癥狀,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癥狀改善不明顯,需要采取其他手段的治療。四、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非藥物治療有哪些?1、外科室間隔心肌切除術:又稱Morrow術,是指在體外循環(huán)輔助下經主動脈入路,將室間隔肥厚的心肌組織切除。其結果主要取決于外科醫(yī)生及其同隊的經驗和能力,而其復發(fā)通常與間隔切除不充分或出現(xiàn)新的心室中段梗阻有關。室間隔切除術后患者的壽命與性別、年齡匹配的一般人群相似。但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2],室間隔切除術會影響室間隔基底部和鄰近的左束支支配的心內膜部分,大多數(shù)患者在室間隔切除術后出現(xiàn)左束支傳導阻滯。2、經導管冠狀動脈室間隔酒精消融術:是一種介入治療手段,其原理是通過導管注入少量無水酒精,閉塞冠狀動脈的間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間隔心肌缺血、壞死、變薄、收縮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減輕,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該治療手段嚴重依賴間隔支的大小及分布區(qū)域,因此術中存在誤選血管及血管變異等情況,導致不可控的嚴重并發(fā)癥和未知風險,例如完全性房窒傳導阻滯、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心窒顫動、心臟驟停、室間隔穿孔、心包積液等情況的發(fā)生[3],同時如果側枝循環(huán)建立過快,存在梗阻復發(fā)的風險。3、經皮心肌內室間隔射頻消融術(PIMSRA術):是由我國學者獨創(chuàng)的一種術式,它采用射頻能量消融,其原理是在超聲指導下經皮從左心室心尖部直接穿刺并將消融針刺入肥厚室間隔內消融,其消融部位是心內膜下的心肌層,使其壞死、變薄,緩解左室流出道梗阻。西京醫(yī)院劉麗文教授團隊對15例藥物難治性且具有典型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嚴重癥狀的患者行Liwen術后隨訪半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4],對嚴重梗阻癥狀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PIMSRA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能持續(xù)改善癥狀、降低左室流出道壓差,有效改善心功能,暈厥消失,效果肯定。需要注意的是,術前需選擇避開心尖部有較大冠狀動脈的患者。其消融區(qū)域、消融功率及消融時間根據(jù)不同患者室間隔厚度不同而不同,消融過程中需要監(jiān)測心律的變化,同時避免損傷左前降支,因此,該術式術前必須嚴格篩選患者,術中、術后也需與心臟外科緊密合作,該項技術操作要求比較高,需經過嚴格培訓及操作訓練。4、經心尖微創(chuàng)心肌旋切術:又稱為經心尖微創(chuàng)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miniTASM),是基于外科直接切除原理,應用器械使創(chuàng)傷降低的新技術方法。該術式需經心尖小切口進行室間隔切除術,不使用體外循環(huán)。目前該器械仍在臨床試驗中,臨床效果仍在驗證過程中??偨Y:傳統(tǒng)的室間隔心肌切除術既要充分消除LVOT阻塞,又要防止醫(yī)源性并發(fā)癥,在技術上要求很高。而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使得技術水平更可控,不需心臟停跳,確實避免了體外循環(huán)自身或者與術者經驗缺乏帶來的風險。[1]?GrilloMP,ErveJCL,DickR,eta1.Invitroandinvivopharmacokineticcharacterizationofmavacamten.afirst-in-classsmallmoleculeallostericmodulatorofbetacardiacmyosin[J].Xenobiotica,2019,49(6):718-733.[2]?TalrejaDR,NishimuraRA,EdwardsWD,eta1.Alcoholseptalablationversussurgicalseptalmyectomy:comparisonofeffectsonatrioventricularconductiontissue[J].JAmCollCardiol,2004,44(12):2329—2332.[3]?Kuhn?HJ.Optimizingcatheter—basedtherapyof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doesalcoholdosematter?[J].CanJCardiol,2011,27(6):668-670.[4]?LiuL,LiJ,ZuoL,eta1.Percutaneousintramyocardialseptalradiofrequencyablationfor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J].JAmCoilCardiol,2018,72(16):1898-1909.作者簡介:孫子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yī)院?結構性心臟病區(qū)?副主任醫(yī)師專長: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坐診時間:周四全天、周六上午聯(lián)系方式:0371-58681080
孫子瑞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1月17日275
0
0
-
超聲引導下經皮室間隔射頻消融治療肥厚型心肌病
張瑞芳醫(yī)生的科普號2024年11月17日28
0
0
-
醫(yī)學界:中國首創(chuàng)!JACC:心臟不停跳切除室間隔!
本文內容為轉載,原文及采訪視頻鏈接:醫(yī)學界采訪視頻及摘要肥厚型梗阻性心肌?。℉OCM)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主的心肌病,其主要病變原因是室間隔心肌顯著肥厚造成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以往,外科采取的室間隔心肌切開術是治療HOCM的“金標準”,患者可從此類手術中獲得較大的收益,但手術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難性,以及手術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一直以來臨床醫(yī)生和需要手術治療的(HOCM)患者都期待能有更好的選擇。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心外科魏翔團隊在JACC發(fā)表了首次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成功行經心尖心臟不停跳室間隔切除術的經驗。論文鏈接: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3.05.052該研究納入了47例12~77歲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患者均出現(xiàn)了藥物難治性的致殘癥狀,隨即接受經心尖心臟不停跳室間隔切除術。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來說,經心尖心臟不停跳室間隔切除術(TA-BSM)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chuàng)室間隔減容手術。與傳統(tǒng)的室間隔切除術相比,這種新術式可通過實時評估來指導切除,同時可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醫(yī)學界《研究者說》欄目此次有幸邀請到了該研究團隊內的方靜教授,與大家共同對此項研究進行多方面的探討。TA-BSM是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使用專業(yè)器械在心超引導下經心尖小切口進行室間隔切除術,不使用體外循環(huán)。請問您和團隊是如何獲得此次研究的靈感的?方靜教授:傳統(tǒng)的室間隔切除術是非常困難的,不管是我們國家還是在整個北美地區(qū),每年的手術量都不到1000例。絕大多數(shù)HOCM患者需要切除的心肌不多,傳統(tǒng)手術很難在切多和切少之間達到精確的平衡,切多了會有不可挽回的并發(fā)癥,切少了療效又達不到。并且,開胸、體外循環(huán)、心臟停跳等一系列操作對于年老體弱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因此,我們一直在探索更好的解決辦法。2018年,魏翔主任在江邊散步時看到水果商販正在削菠蘿,菠蘿刀從菠蘿中間刺進去,邊旋邊切,利落地將中間多余的果心抽拉了出來。由此魏主任產生了一種靈感,能不能研發(fā)一種類似的器械,從心尖進入心臟切除增厚的室間隔心肌組織,并像切菠蘿一樣將切除的心肌組織帶出體內呢?隨后,我們把魏主任這個設想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文件,經過細致討論后申請了專利,然后開始動物實驗,再進行國家課題的申請,最后走向臨床。目前,外科手術仍然是治療HOCM的“金標準”,手術方式也經過了不斷地改良,請問此次研究對今后國內外治療HOCM患者的手術方式有何指導意義?方靜教授:傳統(tǒng)的室間隔切除手術從60年代發(fā)明以來,在切除范圍、切除方式等方面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改進。近些年來,隨著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機器人的興起,手術也變得越來越微創(chuàng)。但上述改進并沒有擺脫需要在心臟停跳、直視下去切除心肌的條件,無法實時評價切除效果的限制無論是對于使用胸腔鏡還是機器人,操作上的困難都是巨大的。此次我們團隊首創(chuàng)的TA-BSM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在心臟不停跳的條件下進行手術。我們可以通過實時彩超的引導,在每次切除心肌之后,對心臟的各個維度(包括血流動力學、壓差、二尖瓣的反流、左室的形態(tài)、臨近結構的改變)進行一個全面綜合的評價,并指導手術治療。另外,此次改進也讓手術變得更加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大小達到了僅五公分左右。這提供了一種適合于絕大多數(shù)條件HOCM患者新的治療方式,研究發(fā)表后,充分地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普遍認可。這是一項革命性的手術技術改進,國際上比較著名的HOCM團隊也即將來我院學習。我們了解到,與傳統(tǒng)的室間隔切除術相比,TA-BSM可以提供實時評估以指導切除,同時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能請您簡單介紹下嗎?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方靜教授:TA-BSM的手術路徑采用的是大家普遍認可的一種較安全的方式,在左前胸左鎖骨中線第五肋間開大概一個五公分的切口,這個切口并不涉及骨頭,經過肋間隙撐開后便可直達心尖,隨后使用我們發(fā)明的手術器械通過心尖去切除心肌。整個手術操作,包括對器械使用型號的選擇、對器械的引導定位、對器械切除部位的深度,都是在彩超的實時引導下進行。形態(tài)方面:在傳統(tǒng)手術中,我們只能夠通過肉眼觀察到凸起的肌肉。但是現(xiàn)在通過現(xiàn)代化的超聲醫(yī)學手段極大的拓展了手術時的視覺邊界,我們能夠看到的更大范圍、更多維度的心臟。因此,整個操作過程中,我們不僅追求把心臟切到血流動力學達到正常的水平,還要滿足心臟形態(tài)的美觀。功能方面:絕大多數(shù)HOCM患者都會合并二尖瓣反流,這是一種較嚴重的血流動力學紊亂。而通過這種定位定量、精準的靶向室間隔切除切除,可以使96%的患者達到常規(guī)治療手段很難達到的完全的二尖瓣反流的緩解。不過值得改進的地方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手術器械是純手動版本,對操作者的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未來仍需要在器械的電動化和電氣化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進一步增加器械使用和手術的安全性。TA-BSM更適合哪一類患者人群呢?以及有沒有人群并不適合此類手術,或者其他的手術禁忌癥?方靜教授:目前,TA-BSM在我院已開展了350多例,且以每個星期10~15臺的數(shù)據(jù)在增加。絕大多數(shù)的患者都能夠接受這個手術,年齡最小的八歲,體重最小的25公斤,年齡最大的78歲,手術之后恢復的快且好。當然也有不適合此類手術患者,如體重太小的患者,合并心臟固有疾病如較嚴重的冠心病、三支病變患者,合并固有瓣膜病變如嚴重的二尖瓣脫垂患者,嚴重的肝功能不良患者,疾病已進入失代償期、終末期的患者等。在目前的TA-BSM手術病例中,您有沒有遇到什么難點?方靜教授:在已開展手術的350多例患者中,大概有三例患者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心臟功能退化、心臟纖維化嚴重。對于這類患者,在手術過程當中,器械可能一觸碰到患者心臟就會導致較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是心臟驟停。針對這幾例患者,我們臨時進行了一個股動脈和股靜脈的轉流,也就是體外循環(huán)支持,然后再繼續(xù)在心臟不停跳和實時彩超的引導的情況下去完成手術。還有合并心肌血栓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器械容易觸碰血栓使其掉落,從而引發(fā)嚴重的栓塞事件。對于此類的絕大多數(shù)患者,我們會通過術前使用溶栓藥物融掉血栓,經彩超與磁共振反復確認血栓消失后再進行手術。當碰到反復溶栓無法溶掉患者,我們則采取不擴大切口的方式,在體外循環(huán)支持下取出血栓。另外,HOCM的梗阻其實是由兩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方面是機械性梗阻,這類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可以達到一個比較好治療效果。另一方面是心肌收縮過度,其實這類患者的室間隔形態(tài)已經非常完美,二尖瓣反流也消失了,室間隔的厚度基本跟正常人接近,甚至更薄一些,但做完手術后,仍會有比較高的壓差。而對于這類患者,可能就需要通過進一步的藥物治療來輔助,需要一些新型的、靶向的藥物去改善這種術后仍然存在一定壓差的情況。當然,絕大多數(shù)患者通過手術,生活質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得益于我們醫(yī)院豐富的心臟外科手術經驗以及我院心臟外科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持包括體外循環(huán)、心臟彩超、重癥監(jiān)護。最后針對未來的該領域的研究,您及團隊有什么建議或期望嗎?您及團隊認為接下來的重點研究方向應該是什么?方靜教授:HOCM是整個醫(yī)學研究包括心臟外科、分子生物學、分子生臟病學、遺傳學研究的一個洼地。不管是臨床研究還是基礎研究,都是處于相對比較空白的狀態(tài)。我們在做這個手術的過程當中,也在不斷的思考并提出了相當多的科學問題,這些科學問題都有賴于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去逐步解決。如HOCM引發(fā)的心臟舒張功能不良(即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力衰竭),心臟缺乏好的松弛狀態(tài)會導致房顫、左心房大等并發(fā)癥,嚴重甚至會引發(fā)右心功能不良。那么如何解決HOCM患者舒張功能不良呢?這在整個心臟病學都是需要亟待去研究的問題。另外還有肌纖維化,所有的HOCM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嚴重者會造成異位心律失常、室速、室顫等后果。而目前一些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在經歷了血流動力學的改善之后,肌纖維化可能并不會減輕,甚至會進一步的加重。但是目前關于心肌纖維化的研究仍較少,沒有比較好的藥物或者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能夠緩解甚至逆轉心肌纖維化。再者就是基因科學,包括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技術還有待發(fā)展??傮w來說,HOCM是一種遺傳性的基因突變導致的一種心肌病,那么能不能夠通過一些基因治療的手段進行疾病的治療?是不是能夠產生一種更加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式?到目前為止,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與研究,我們目前大概提出了將近30個亟待解決的重要的科學問題,這都會在我們未來的論文當中逐一闡述。總結HOCM影響著約70%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最近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肥厚性心肌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發(fā)病率估計超過1/500。傳統(tǒng)的室間隔心肌切除術既要充分消除LVOT阻塞,又要防止醫(yī)源性并發(fā)癥,在技術上要求很高。而微創(chuàng)經心尖室間隔切除術的器械設計使得技術水平更可控,不需心臟停跳確實避免了體外循環(huán)自身或者與術者經驗缺乏帶來的風險,使得室間隔切除術更廣泛的推廣成為了可能。相較于美國幾十萬的肥心病人群,這一點對于中國幾百萬的肥心病人群的意義更為重大,它可能使更廣大的患者盡早獲得水平更均質的外科治療。
方靜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9月13日235
0
1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張學洪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3月19日145
0
0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嚴重嗎?
程蕾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3年02月22日86
0
1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選擇怎樣的手術?#程醫(yī)生說句心里話
程蕾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10月19日79
0
0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要注意啥?#程醫(yī)生說句心里話
程蕾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6月09日236
0
0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早期手術獲益明顯
克利夫蘭診所心血管中心14年的隨訪數(shù)據(jù)(超過2200名患者)表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患者早期接受外科手術與較晚接受手術相比,生存率明顯提高。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pdf/10.1161/JAHA.120.016210
陳澍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5月07日561
0
1
-
肥厚型心肌病有梗阻,要做手術嗎?#程醫(yī)生說句心里話
程蕾蕾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3月28日308
0
2
-
改良擴大Morrow手術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程先生,61歲,來自江蘇省南通市,5年前出現(xiàn)活動后氣短的癥狀。當時在當?shù)氐娜揍t(yī)院住院,做了冠脈造影和心超等檢查,結論是“心臟肥大”,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此后,程先生的癥狀逐年加重,近期走平路多了也會胸悶、氣短,更嚴重的是出現(xiàn)了間斷的頭暈。最近,到當?shù)氐娜揍t(yī)院就診,做心超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收縮期左心室流出道的壓差達到134mmHg,這說明患者的左心室內狹窄非常嚴重。打個比方,把左心室比作一個房間,主動脈瓣是這個房間的出口,左心室流出道狹窄就好比在這個房間靠近出口的地方,堆了很多的雜物,這樣血液要從房間出去,就會受到阻擋,導致心排血量下降,甚至會引起暈厥、猝死等嚴重后果。診斷這種疾病后,程先生開始了四處問診之路。當?shù)氐膬蓚€大醫(yī)院,雖然都是三甲醫(yī)院,但由于該病發(fā)病率低,手術經驗十分有限。到上海兩家醫(yī)院咨詢后,總是不能讓老程放心。后來,老程通過轉折關系,電話聯(lián)系到我,春節(jié)放假期間,約著見了一面,耐心的解釋了這種病的機制和治療情況,就讓老程決定來我們醫(yī)院手術治療。春節(jié)假期結束后,老程就來上海住院了。住院后,我安排復查了心超,冠脈造影等,并重點做了心臟磁共振。因為這種疾病少見,為了保證磁共振成像的質量,我專門去磁共振室陪同檢查,并且在檢查過程中,跟磁共振的技師溝通,把臨床需要的成像要求反饋,從而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動態(tài)圖像,充分顯示了二尖瓣、左心室、主動脈瓣等結構的形態(tài)和運動情況。圖1動態(tài)心臟磁共振圖像,顯示收縮期左心室流出道嚴重狹窄。確定診斷后,就需要選擇治療方案了。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癥狀,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像程先生這么嚴重的狹窄,只能通過手術解決了。目前國際上,手術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經驗最多的兩個單位,都在美國,分別是梅奧診所和克利夫蘭醫(yī)學中心,均有數(shù)千例的手術病例積累。例如,美國梅奧診所在1961年1月-2017年10月間,共2956名患者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接受手術治療。平均年齡56歲(44-65歲),男性1624名(55%)。術后1年的生存率接近100%,效果非常好。Morrow教授是一位美國著名的心臟外科專家,他是首位手術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醫(yī)生,因此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手術方式。目前采用的手術方式,大多是改良擴大Morrow術。圖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術治療之父:AndrewGlennMorrow教授手術如期進行,我們通過建立體外循環(huán),讓心臟停跳,切開主動脈,經主動脈瓣探查,按照改良擴大Morrow的標準流程,切除肥厚的室間隔,范圍從右冠瓣中點下5mm開始切除,向下至乳頭肌起源水平,向左至二尖瓣C1交界附近,深度約1cm。術中心臟復跳后,通過經食道心超,提示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通暢。術后程先生恢復很快,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感覺胸口無比的舒暢”。圖3手術的示意圖(左),術中切除的組織標本(右)。
張步升醫(yī)生的科普號2022年03月24日3878
5
28
相關科普號

周密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密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
心臟外科
975粉絲6.1萬閱讀

張臨友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臨友 主任醫(yī)師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胸外科
4276粉絲883.1萬閱讀

孟強醫(yī)生的科普號
孟強 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
成人心外科七病區(qū)
434粉絲7.4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崔勇 主任醫(yī)師浙江省人民醫(y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心臟瓣膜性疾病 48票
肥厚型心肌病 38票
主動脈瘤 5票
擅長:一,創(chuàng)新腋下無可見疤痕微創(chuàng)心肌病外科治療 1.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微創(chuàng)Morrow術,是由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崔勇教授團隊創(chuàng)新的經腋下微創(chuàng)切口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矯治手術,手術病例超過300例,獲得良好手術效果! 二,創(chuàng)新腋下無可見疤痕微創(chuàng)瓣膜疾病外科治療 1.腋下微創(chuàng)主動脈瓣修復術,微創(chuàng)主動脈二葉畸形修復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通過股動脈送入介入導管,完成 人工瓣置入,恢復瓣膜功能,對不能手術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2.腋下無可見疤痕微創(chuàng)二尖瓣成形術,胸腔鏡輔助下經右腋下微創(chuàng)手術, 3.腋下無疤痕三尖瓣成形術,為中重度三尖瓣狹窄關閉不全患者提供微創(chuàng)三尖瓣修補或三尖瓣置換治療,術后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4.經導管肺動脈瓣置換術,用于治療重度肺動脈瓣反流 三,創(chuàng)新腋下無疤痕微創(chuàng)大血管手術,不需要開胸手術即可完成對升主動脈瘤治療 四,微創(chuàng)冠心病外科治療 1.微創(chuàng)冠脈搭橋手術,在不借助體外循環(huán)的情況下對正常的心臟進行心臟搭橋,治療各種冠心病,心肌梗死,為重癥冠心病患者手 術提供保障 2.全動脈化搭橋手術 五,創(chuàng)新腋下無疤痕微創(chuàng)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包括室缺房缺,法洛氏四聯(lián)癥、動脈導管未閉等常見先天性心臟畸形等微創(chuàng)矯正,術后 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 六,晚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等綜合治療,包括心臟移植,心肺移植 -
推薦熱度4.7程林 醫(yī)師武漢同濟醫(y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肥厚型心肌病 63票
主動脈瘤 11票
心臟瓣膜性疾病 7票
-
推薦熱度4.7魏翔 主任醫(yī)師武漢同濟醫(y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肥厚型心肌病 74票
主動脈瘤 18票
心臟瓣膜性疾病 10票
擅長:1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 2心臟移植、肺移植和心肺聯(lián)合移植 3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