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和放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許多病友在化療或放療后,除了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外,還常常出現中性粒細胞或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有時是致命性的,作者曾經遇到1例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fā)熱(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死于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因此,應當高度重視FN。中性粒細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如果中性粒細胞過少,患者很容易感染細菌和病毒。中性粒細胞缺乏癥是指中性粒細胞計數< 0.5 ×109/L(正常值2.0-7.5×109/L)。FN是指口腔溫度> 38.3℃或38.0℃持續(xù)1小時,同時伴有中性粒細胞計數<0.5 × 109/L。FN是化療最嚴重的毒副作用,死亡率5%-20%。2013年泰國報告5,809 癌癥患者中, FN住院患者死亡率14%。感染部位常見為消化道(口腔、咽部、食道、腸道)、鼻竇、肺部和皮膚。發(fā)生FN危險因素:1)老年患者,特別是>65歲;2)既往做過放療或化療;3)既往出現過中性粒細胞減少或腫瘤累及骨髓;4)既往有以下情況:中性粒細胞減少(<500/mcl或<1000/mc,但48小時后預計<500/mc),感染或傷口開放,近期手術;5)一般情況差;6)肝腎功能障礙。FN是腫瘤科急診,需要緊急處理,而抗生素是治療FN的重中之重,有學者提出抗生素使用黃金1-2小時的概念。因此,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在出現第一個感染征像(如發(fā)熱)時,應該在1-2小時內經驗性使用廣譜抗生素。沒有發(fā)熱的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也應該預防性使用抗生素,2012年一項薈萃分析顯示,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明顯減少這類患者的死亡率。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商品名惠爾血,賽格力,賽強,吉粒芬,瑞白)預防FN有充分的證據支持,而治療FN的證據極少。2010年美國I D S A指南(最新版本)推薦,對于預計發(fā)生FN高?;颊撸ǜ怕省?0%) ,應該預防性使用CSF;對于已經明確的FN患者,一般不推薦CSF。所謂預防性使用CSF是指在化學治療最后一日結束后24 - 72小時,經皮下或靜脈注射CSF 5 ug/kg/天。
病友在醫(yī)院做腫瘤放療的時候,通常只在星期一至星期五進行,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病友及家屬心里會有疑惑:這是不是醫(yī)務人員需要休息而有意為之呢?其實不是,這種安排是有科學道理的。這種方法是1934年法國人Coutard首次提出的。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目前認為該方法的合理性如下:(1) 腫瘤細胞中有氧合細胞和乏氧細胞之分,只有含氧細胞對放射線敏感,而乏氧細胞對輻射不敏感(放療無效)。在分次放療期間(休息數個小時),乏氧的腫瘤細胞變成了氧合的細胞。(2)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均具有細胞周期的特點,臨床采用每天放療一次照射腫瘤的方法,目的是使敏感周期時相內的腫瘤細胞不斷地處于輻射打擊之下,最終腫瘤被消滅。(3)這種方法能夠使得正常細胞的損傷得以修復、正常細胞得以再增殖,因而保護了正常組織;腫瘤細胞的損傷修復能力比正常細胞差,因而加速了腫瘤細胞的死亡。(4)該方法在腫瘤的殺滅與正常組織損傷之間達到了較好的平衡。(5)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該方法的治療效果比較好。 (6)方便了從事腫瘤放療的工作人員。
1.擔心自己的體形變化2.情緒不穩(wěn)定3.未來前景的擔憂4.孤獨,被遺棄5.被邊緣化6.病恥感,人際交往障礙
總訪問量 95,443次
在線服務患者 8位
科普文章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