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寶寶的大便
如何識別寶寶的大便 1.奶瓣便 寶寶吃得略多,沒消化完就排出來了。 便便上白色類似固體奶的物體是未消化的蛋白質(zhì)或脂肪。 奶瓣便便較為常見,一般隨著寶寶的成長會逐漸消失。 2.綠便 可能是因為寶寶沒吃飽,腸道蠕動快,膽綠素染過之后,膽紅素還沒來得及給便便上色,就已經(jīng)排出來了。 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受涼,腹部、腳部著涼讓腸蠕動加快,很可能是腹瀉的前兆,建議寶媽注意防范哦。 3.黑便 如果寶寶在服用含鐵藥物,吃了豬血、豬肝等含鐵高的輔食,或者媽媽乳頭破損,寶寶吸進媽媽乳頭里的血,就可能出現(xiàn)黑便。 如果沒有吃這些食物卻排出了黑便,首先考慮高位消化道出血。越靠近腸道的出血,顏色越趨于紅色。 4.油狀便便 和腹瀉有一點區(qū)別:腹瀉是便便中水分大,油狀便便只是看起來更潤滑,在尿不濕上看著有邊緣感。 油狀便便多是因為媽媽吃得太油膩了,只要媽媽調(diào)整飲食,一般都會有所改善。 5.氣泡便便 便便上有沫沫,多是因為寶寶的糖代謝不完全,如乳糖不耐受;母乳寶寶喝的前奶多,營養(yǎng)少;淀粉類食物吃太多等。 建議寶媽可以抓起寶寶雙腿向上輕輕抬起,靠近小肚肚,幫助寶寶把多余的氣排出來。 6.食物殘渣便便 多半是便便中有葉子菜、玉米或者胡蘿卜,消化不良導致,把輔食再切碎些即可。 7.蛋花便便 便便味道通常會發(fā)酸,有淡黃色細條,像雞蛋湯一樣。 這是病毒性腸炎的表現(xiàn),如輪狀病毒,若寶媽沒有提前意識到,很快就會出現(xiàn)水樣便便。 8.豆腐渣便便 大便完全不成形,黃綠色帶粘液,渣水分離。 這是霉菌性腸炎的表現(xiàn),需要及時去醫(yī)院化驗。 9.灰白色便便 膽道堵塞,膽汁出不來,就會讓本該染黃的大便失去顏色感,即陶土色便便。 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chǎn)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zhì)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xiàn)灰白色,質(zhì)硬,并伴有臭味。 如果大便出現(xiàn)灰白色,一定要盡快去醫(yī)院,不要繼續(xù)觀察啦! 10.紅色便便 若不是吃多了西紅柿或紅心火龍果,就要當心了! 與黑色便便相同,紅色便便的顏色越鮮艷,越可能是腸道出血。 嬰兒便便帶血絲,有可能是過敏,也有可能是感染;果醬樣便便伴哭吵、嘔吐,可能是腸套疊哦,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11.粘液便便 便便上像是帶著一層蠶絲衣,偶爾一次出現(xiàn)且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發(fā)熱、腹痛、精神差等),不用擔心,多是因粘液沒有被消化導致。但如果連續(xù)超過兩天出現(xiàn),便中疑似有血(紅、暗紅、黑色便)或者有腥味,或出現(xiàn)嘔吐、腹痛、發(fā)熱等。 總的來說 奶瓣便便、油狀便便、綠色便便、泡沫便便、食物殘渣便便,都是安全的; 白色便便、豆腐渣便便、蛋花便便、黑便/血便/果醬樣便便,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本文摘自: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洪文波 旬陽市中醫(yī)醫(yī)院 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