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腫瘤醫(yī)生經(jīng)常面對癌癥患者關于飲食方面的問題是:“我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以前由于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我們的回答通常比較籠統(tǒng):在保證充分營養(yǎng)供應的前提下,清淡飲食, 適當體育鍛煉。而癌癥患者,尤其是乳腺癌患者, 通常會進一步追問:“聽中醫(yī)說得了這個病不能吃雞肉, 您說我能吃嗎?”實際上不僅僅是雞肉,經(jīng)常被問到的食物還包括牛肉、羊肉、甲魚、鴨肉、雞蛋、魚甚至南瓜等食物。這個名單可以很長,按照中醫(yī)或者傳統(tǒng)醫(yī)學的說法,這類需要“忌口”的食物可以統(tǒng)稱為“發(fā)物”。當然,飲食也不應過于禁忌,只要吃后感到舒適,都可繼續(xù)食用。倘若忌口太多,反而加重營養(yǎng)不良。至于一些寒熱無偏、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對乳腺癌患者自然更為理想。近幾十年來,針對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不少臨床研究。下面就乳腺癌患者術后如何進行飲食調(diào)理,給大家提供一些醫(yī)生和學者的意見。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乳腺病診療中心王海波一、乳腺癌術后總的飲食原則:1.西醫(yī)的觀點①飲食有節(jié),要定時、定量進食。不要暴飲暴食、偏食 ,要有計劃地攝入營養(yǎng)和熱量。②低脂肪、低膽固醇、優(yōu)質蛋白質飲食,如可吃瘦肉、雞蛋、酸奶,少吃鹽腌、煙熏、火烤、烤糊焦化食物。③米面不宜過精 ,適當多吃粗糧 ,如玉米、豆類等雜糧。高纖維的飲食對乳腺癌患者是有利的。④多吃富含維生素A、C的蔬菜和水果 ,如鮮獼猴桃、胡蘿卜等。⑤常吃有抑制癌細胞的食物如卷心菜、芥菜、蘑菇等;干果類食物如芝麻、南瓜子、花生等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纖維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⑥膳食為主,補品為輔。合理進補提高免疫力的食品。⑦不宜食辛辣及刺激性食品,戒煙酒,禁食霉變、變質的食物。2.中醫(yī)的觀點中醫(yī)認為飲食調(diào)護在治療疾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端貑枴の宄U笳摗分兄浮肮扔旯?,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薄肚Ы鹨健な持巍吩?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約神爽志,以資血氣”,闡明了疾病與飲食的關系。乳腺癌術后患者更需調(diào)節(jié)飲食,以補養(yǎng)其正氣,故應給予補氣養(yǎng)血之品,如甲魚湯、雞肉湯、鱔魚湯,以健脾補腎。氣虛重的患者可進大棗黃芪湯、桂圓湯,讓患者多食香菇、木耳、銀耳等,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海產(chǎn)品具有抗癌散結的功效,可多食海蜇、海帶、紫菜、海米等。高脂類食品可增加乳腺癌的復發(fā)率,故應少食。辛辣食品影響切口愈合宜少食。同時,還應根據(jù)四季的變化,適當調(diào)節(jié)飲食,如冬季可多食溫熱食品,如羊肉湯等,夏季可多給予清涼飲料或西瓜汁等以補充體液的消耗,春秋季應多食滋陽潤燥的食品。二、化、放療期的飲食指導:病人在實施化療期間,常伴有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等, 合理的飲食調(diào)護不僅可以改善味覺補充營養(yǎng) ,而且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1. 胃腸道反應是化療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當人體發(fā)生胃腸不適時,嘔吐、厭食、腹瀉、便秘等會使內(nèi)環(huán)境發(fā)生紊亂,導致一系列損害。而適當?shù)娘嬍辰Y構調(diào)整,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減輕對胃黏膜的不良刺激,減輕胃腸道的負擔。將因化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降到最低,可以使患者獲得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增強機體的耐受力以及抵抗力,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改善化療期間患者的生活質量。惡心嘔吐直接抑制了消化機能使患者食欲減退,此時不必強求患者多進食,可少食多餐,給予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稀飯、清湯、蒸蛋等,努力做到食物多樣化,可口、色香味俱全,起到促進食欲的作用。便秘不僅帶給患者身體上極大的痛苦,而且使之情緒低落 ,喪失對治療的信心;有些化療藥物大部分經(jīng)糞便排泄,如阿霉素、柔紅霉素,而且多為藥物原形,如果便秘,就會使化療藥物在體內(nèi)蓄積,加重毒性反應;另外,化療患者抵抗力下降,便秘易引起肛周感染。臨床上如使用開塞露易擦破肛門皮膚,引起出血和感染;口服某些導瀉藥物由于口感不好,患者難以接受;腹部按摩雖有一定療效,但因化療患者體質虛弱,需護士或家屬協(xié)助進行,達到滿意效果往往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針對化療患者特點,通過加強飲食指導,把握飲食時機,注重飲食結構來預防便秘,確實是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蔬菜、水果及其他粗纖維食物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每日早、晚空腹服用蜂蜜,可進一步達到潤腸通便的作用。蜂蜜不僅可以促使胃酸正常分泌,增加腸蠕動,顯著縮短排便時間,而且蜂蜜中含有的果糖、葡萄糖、多種礦物質、維生素B、維生素C等物質能提高機體適應不良刺激的能力。另外,多飲水,水可促進物質代謝,潤滑腸道,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體積和質量,從而刺激腸蠕動。一日飲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也可黃芪泡水喝。2. 化療藥物不僅對腫瘤細胞有較強的殺傷作用,對增殖旺盛的骨髓細胞有也有殺傷作用,所以會出現(xiàn)化療后血液中的白細胞下降,抵抗感染的能力減弱。白細胞下降一般是暫時性的,西醫(yī)認為,只要患者骨髓細胞造血功能正常,加強營養(yǎng),一般化療后3周就開始恢復。然而通過合理的飲食調(diào)理,可以使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恢復得更好。3.中醫(yī)在化、放療期的飲食意見。中醫(yī)認為,疾病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也有寒、熱、溫、涼之別。寒病用溫熱之食,熱病用寒涼之品,以食物之偏來糾正疾病之偏,達到治病的目的。例如脾胃虛寒癥候,表現(xiàn)為口淡無味,時吐清涎,喜溫怕冷,精神不振,體力不支,應選擇溫熱助陽食品,如大棗、桂圓、干姜、羊肉,或經(jīng)烹調(diào)濃縮之品,切忌寒涼食物。又如陰虛內(nèi)熱癥候,臨床上若見于癌癥合并細菌感染或接受放、化療之后,表現(xiàn)口干舌燥,舌質紅或無苔,便秘,小便短赤,煩躁不安等,飲食就應選擇滋陰、生津、清熱、涼血之品,如大米粥、綠豆、苦瓜、白蘿卜、生藕節(jié)、獼猴桃、銀耳等,忌吃熱性食物。又如放療所致的熱邪灼傷肺陰癥候,表現(xiàn)為咳嗽胸痛,干咳無痰,或痰帶血絲,咳血,胸悶氣急,舌紅苔花剝或少苔,宜食甘涼滋潤之品,如枇杷果、白梨、烏梅、蓮藕、香蕉等。三、恢復期飲食指導嚴格按照飲食原則及飲食禁忌合理安排飲食。食譜中經(jīng)常搭配一些防癌、抗癌食品,如魔芋、芹菜、花菜、甘薯、覓菜、蘑菇、木耳、海帶、大白菜。飲食中補充防癌、抗癌之水果,如獼猴桃、香蕉、蘋果、甘蔗、草莓。飲食中盡量多添加富含維生素及高纖維素食品,如黃豆、玉米、綠豆、糙米、麩皮。少食其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及含農(nóng)藥食物,如豆芽、人工飼養(yǎng)雞鴨魚,進食含農(nóng)藥食物要削皮、或者冷藏三天以上。適當進補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如甲魚、鯽魚、雞蛋、牛奶。烹調(diào)食物宜低溫、少油,盡量避免高溫油炸,同時應少用刺激性調(diào)味品,如肉桂、花椒、茴香等,可適當加些醋,起到軟堅散結的功效。時常做銀耳大棗羹或苡米蓮子粥,起到益氣健脾、滋補身體的作用。推薦的食品“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西蘭花(綠花菜)、白菜、青菜、菠菜和卷心菜等等。以上蔬菜含有一種氮化合物,名叫吲哚—3—甲醇,具有轉變雌激素、預防乳腺癌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將女性體內(nèi)活性雌激素進行降解處理,而且還可通過無活性的雌激素阻止活性雌激素對正常乳房細胞的刺激作用。此外,上述蔬菜含大量天然VC、葉酸、類胡蘿卜素物質、黃酮類物質和吲哚等植物化學物質,它們是最理想的天然抗癌保健成份。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對600多名婦女研究顯示,早期絕經(jīng)婦女經(jīng)常吃白菜的,比不大吃白菜的乳腺癌患病率低 54%。因此建議乳腺癌高發(fā)家族及未生育和絕經(jīng)期較晚的婦女多吃一些菜花類食品。大豆類食品,如豆腐、豆奶、豆?jié){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研究指出,過去亞洲人罹患乳腺癌幾率比較低的原因,與常吃大豆有關,過去大豆是中國人主要高品質蛋白質的來源(35%~38%)。臨床發(fā)現(xiàn)。食物中豆類蛋白占總蛋白的比例增加時。 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就低。大豆是怎樣起到預防癌癥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⑴大豆含有的異黃胴對癌癥有抑制作用,尤其對閉經(jīng)后的婦女效果更明顯。⑵大豆含有的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nèi)雌激素的產(chǎn)生, 而雌激素過高乃是引發(fā)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豆類中的植物雌激素,是一種類似人類雌激素的化合物。它可在腸道中被胡蘿卜素轉化成一種因子,這種因子可抑制體內(nèi)的激素依賴性致癌物對乳房的致癌作用 。⑶專家們發(fā)現(xiàn)大豆中至少有5種抗癌物質 ( 蛋白酶、抑制素 、 肌醇六磷酸酶、植物固醇、皂苷、異黃酮 )。大豆皂苷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大豆中含有肌醇六磷酸酶會將人體中鈣、鐵固結于腸內(nèi),抑制結腸癌的發(fā)生。美國紐約大學一位學者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大豆中的蛋白酶抑制素可以抑制皮膚癌、膀胱癌,對乳腺癌的抑制效果更明顯,可達50%。每天喝豆?jié){,可以通過植物激素使女性體內(nèi)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變化趨于合理, 降低過高的雌(孕) 激素水平。婦女連續(xù)喝豆?jié){ 1個月, 即可起到調(diào)整內(nèi)分泌的作用, 從而起到預防乳腺癌的作用。所以, 有關專家建議中青年女性每天喝 1 ~ 2 杯豆?jié){, 長期堅持, 不僅可預防乳腺癌、大腸癌的發(fā)生, 還可延緩皮膚衰老, 減少皺紋, 美容養(yǎng)顏。重要的是要食用豆腐、豆奶、豆?jié){等以大豆為原料的豆類食品,而不是經(jīng)過高度提純的異黃酮替代品。食用經(jīng)過高度提純的豆類替代品產(chǎn)生的生物學效應與直接食用大豆或飲用豆?jié){有很大不同。一 般每天飲用1杯250毫升的豆?jié){和進食200~300克大豆或豆制品即可。海藻類食品,如海帶、紫菜、裙帶菜等沿海地區(qū)的婦女患乳腺癌比較少。日本和歐美國家一樣同屬發(fā)達國家,但日本乳腺癌發(fā)病率比一般西方國家要低得多。研究發(fā)現(xiàn), 這是由于日本婦女常吃海藻類食品。日本人吃海藻居世界首位,平均每人每天4.9一7.3克。海藻類食品是一種含鈣較多的堿性食品。專家們發(fā)現(xiàn), 腫瘤患者的血液多呈酸性,而海藻這類含碘、鈣較高的食物能調(diào)節(jié)和平衡血液的酸堿度,因而起到某種相應的防癌作用。此外, 中醫(yī)對海藻類食物也早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說,這與現(xiàn)代醫(yī)學中防治乳腺癌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胡蘿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其攝入人體后能轉化成維生素A。它能維持人體上皮組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使致癌物質難以侵犯,又能刺激肌體免疫系統(tǒng),調(diào)動肌體的抗癌能力,同時又可影響致癌物質的代謝,尤其適宜乳腺癌的防治,可以長期服用。胡蘿卜最好是油炒,有利于胡蘿卜素的吸收。酸奶制品酸牛奶中含有高活性乳酸菌和嗜熱鏈球菌 ,它們的產(chǎn)物可干預人體內(nèi)的肝腸循環(huán), 腸肝循環(huán)與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一旦受到干預, 就會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2005 年第41屆 ASCO 會議報道的婦女營養(yǎng)干預研究(WINS),是一項針對乳腺癌患者預后的Ⅲ期營養(yǎng)干預研究。該研究提示改變?nèi)橄侔┗颊唢嬍辰Y構,減少脂肪攝入量,將高脂肪食物的比重控制在20 %左右,可以延長絕經(jīng)后乳腺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酸牛奶同時還可增加人體免疫球蛋白的數(shù)量,以利于提高整個機體的營養(yǎng)水平,因此,為了降低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建議養(yǎng)成每日飲 1 杯酸牛奶的良好習慣。其他推薦的食物還有西紅柿、食用菌、牛奶、含硒食品等,這里就不一一介紹。 發(fā)表者:傅建民
化療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不僅延緩化療的進行而影響治療效果,而且可能導致并發(fā)癥而危及患者生命。一些惡性腫瘤患者或許不會很快死于疾病本身,卻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骨髓抑制并給予相應處理是化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化療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規(guī)律及其意義:目前化療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表1)。以前對紅系抑制的關注較少,原因在于貧血的處理相對簡單而且見效迅速,輸血或輸入濃縮紅細胞均可。但實際上貧血不僅使患者的組織乏氧導致一般狀況差,而且還可能降低放療或化療的效果。對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比白細胞總數(shù)更為重要。注意兩個關鍵節(jié)點:一是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50×109/L 。它們分別是3度粒細胞減少和3度血小板減少的臨界點,是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信號,也是需要給予干預的指征。表1 化療后骨髓抑制的分度01234血紅蛋白(g/L)≥110109-9594-8079-65<65< span="">白細胞(109/L)≥ 4.03.9-3.02.9-2.01.9-1.0<1.0< span="">粒細胞(109/L)≥ 2.01.9-1.51.4-1.00.9-0.5<0.5< span="">血小板(109/L)≥ 10099-7574-5049-25<25< span="">一般認為,粒細胞的減少通常開始于化療停藥后一周,至停藥10-14日達到最低點,在低水平維持2~3天后緩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復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細胞降低出現(xiàn)稍晚,也在兩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時間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紅細胞下降出現(xiàn)的時間更晚?;熀蠊撬枰种频囊?guī)律具有以下意義:(1)它限定化療療程的間隔時間。理論上,化療應該在最短時間內(nèi)施以最強劑量,以迅速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但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恢復需要時間,故很多化療是3~4周進行一次;(2)涉及對2度骨髓抑制的處理。對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須給予干預已經(jīng)成為共識,但對于2度骨髓抑制,何時必須干預,何時可以短暫觀察則較為困惑。利用上述規(guī)律,有助于決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發(fā)現(xiàn)骨髓抑制。根據(jù)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規(guī)律后,能及早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并行相應處理。化療后每兩天檢查一次血常規(guī)即可達到這一目的。二、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療藥物、病理生理及一般處理原則化療藥物針對的是生長活躍的細胞。除惡性腫瘤細胞外,骨髓造血干細胞、消化道粘膜、皮膚及其附屬器、子宮內(nèi)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組織的細胞更新亦較快,這是化療藥物導致相應不良反應的組織學基礎??梢哉J為,幾乎所有化療藥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差別僅在于程度而已。在常用化療藥物中,烷化劑(環(huán)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較強。在鉑類藥物中,卡鉑的腎臟毒性小于順鉑,但其骨髓抑制的作用強于后者。紫杉醇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是過敏反應和周圍神經(jīng)炎,骨髓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劑,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抑制作用較強。拓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強,曾與卡鉑聯(lián)合用于大劑量化療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時骨髓動員前的抑制藥物。下列“順口溜”或許有助記憶:順鉑稍弱卡鉑強,鬼臼毒素不謙讓,紫杉不若烷劑狠,托泊替康堪稱王。三、化療后貧血的處理關于輸入濃縮紅細胞[4]:輸入濃縮紅細胞的優(yōu)點是能迅速提高貧血患者的攜氧能力,缺點是存在輸血相關的風險。當血紅蛋白達到70~80g/L時,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攜氧能力正常。對于化療患者,如果有明顯乏力、氣短、心動過速等,有輸血指征。如果患者血紅蛋白為70g/L,每單位濃縮紅細胞可增加10g/L的血紅蛋白。關于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促紅素,EPO)的應用:EPO是由肝臟和腎臟合成的激素,能調(diào)節(jié)紅細胞的生成。很多化療藥物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腎功能(尤其是鉑類藥物),從而引起促紅素分泌減少。因此,促紅素尤其適用腎功能有損害的患者,或對輸血相關風險顧慮過多的患者。用法為促紅素150u/kg 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用的同時應該補充鐵劑和維生素B12 、葉酸等。當血紅蛋白高于80g/L或紅細胞壓積大于40%后應停藥。副作用少見。四、化療后感染的預防及粒細胞減少的處理關于抗生素的使用:(1)何時用?一般認為,對于粒細胞減少伴有發(fā)熱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對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無論有無發(fā)熱,均必須預防性使用抗生素。(2)用什么?理論上抗生素的使用應該以藥敏為依據(jù),但實際工作中很難實現(xiàn),故多為經(jīng)驗性用藥。通常用廣譜抗生素,特別是需要涵蓋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如三代或四代頭孢菌素。(3)何時停?如果患者有發(fā)熱,應在發(fā)熱消退至少48小時后停;如果患者為4度粒細胞減少但無發(fā)熱,待粒細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關于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應用:G-CSF的人工合成被認為是惡性腫瘤化療的重要里程碑,如何使用好這一類藥物對于保障化療的進行非常重要。(1)何時用?對于3和4度粒細胞減少,必須使用。對于I度粒細胞減少,原則上不用;對于2度粒細胞減少,是否應用基于兩點:查歷史,即檢查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歷史。如果有,則需要使用;觀現(xiàn)狀,即明確患者目前處于化療后的時間。如果化療后很快出現(xiàn)2度骨髓抑制(兩周以內(nèi)),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細胞減少歷史,最好使用。如果患者是在化療兩周以后出現(xiàn)2度粒細胞減少,而此前又沒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歷史,則可以密切觀察,暫時不用。(2)如何用? A. 治療性:5~7ug/kg/d,如果按體重平均50kg計算,一般用300ug/d;主要用于3~4度粒細胞減少;B. 預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主要用于此前有過4度骨髓抑制歷史的患者,或者為了保障短療程高密度化療(如周療)的進行。通常自化療結束后48小時開始使用。C “對付性”:如前所述,對于I度粒細胞減少,原則上不用。但如果患者即將化療而又顧慮很大,為了安慰患者和規(guī)避風險,有時也使用G-CSF 150ug 1~2天。一般不提倡這種用法。(3)何時停?對于治療性使用,應在中性粒細胞絕對值連續(xù)兩次大于10*109/L后停藥。然而,臨床上很多患者由于反復化療,兩次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大于上述標準比較困難,故當白細胞總數(shù)兩次超過10×109/L亦可考慮停藥。對于預防性使用,應在下次化療前48小時停用。五、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處理關于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護理:對于血小板減少而言,護理與藥物同等重要。應注意以下問題:(1)減少活動,防止受傷,必要時絕對臥床;(2)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注意通便和鎮(zhèn)咳;(3)減少粘膜損傷的機會:進軟食,禁止掏鼻挖耳等行為,禁止刷牙,用口腔護理代替。(4)鼻出血的處理:如果是前鼻腔,可采取壓迫止血。如果是后鼻腔,則需要請耳鼻喉科會診,進行填塞;(5)顱內(nèi)出血的觀察:注意患者神志、感覺和運動的變化及呼吸節(jié)律的改變。關于單采血小板的使用:輸注單采血小板能迅速提升血小板數(shù)量,從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階段出血的發(fā)生。如果患者有3度血小板減少而且有出血傾向,則應輸注單采血小板;如果患者為4度血小板減少,無論有無出血傾向,均應使用。一般而言,一單位單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計數(shù)1~2萬左右。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壽命通常僅能維持72小時左右,而且反復輸入后患者體內(nèi)會產(chǎn)生抗體。因此,近年出現(xiàn)了一些新型藥物,如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關于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應用:TPO為特異性的巨核細胞生長因子,作用于血小板生成階段的多個環(huán)節(jié),能減少單采血小板的輸入量和夠縮短血小板降低持續(xù)的時間。用法為300 Iu/kg/d,(15000u/d)皮下注射,7天為一療程。當血小板計數(shù)超過50×109/L可停用。其不足之處是起效較慢,通常需要連續(xù)使用5天以后才有效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減少歷史的患者中預防性使用,其效果可能更好,有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之中。最后,用如下一段話作為骨髓抑制處理的小結:一度觀察二考量,三度四度措施上;糾正貧血抗感染,防止出血心不慌;提升粒系有講究,抗菌藥物譜要廣;單采救急一根草,創(chuàng)新藥物接力棒。
漿細胞乳腺炎不可怕,大醫(yī)二院幫您忙漿細胞性乳腺炎是以一種較少見的無菌性樣特殊類型乳腺良性病變,是以乳暈處集合管明顯擴張、管周纖維化和大量炎性細胞、特別是漿細胞浸潤為特征。此病病因不清楚,一種認為早期可能是厭氧菌感染造成。另一種認為可能開始即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手術中幾乎均能發(fā)現(xiàn)導管擴張,擴張導管內(nèi)有粉刺樣或奶酪樣填塞物。本病難以與乳腺癌鑒別,易造成誤診誤治,或被作為一般乳腺炎反復切開引流、傷口經(jīng)久不愈、反復發(fā)作。該病屬于乳腺良性疾病的疑難雜癥。一般而言,乳腺導管擴張是以乳頭附近主導管引流停滯為基礎而命名的。當病變發(fā)展到一定時期時,各級導管周圍出現(xiàn)以漿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時才稱為漿細胞性乳腺炎。一、漿細胞乳腺炎的臨床特點包括有:1、發(fā)病年齡輕,多見于30~40歲非妊娠哺乳期婦女。2、多以乳腺腫塊就診,腫塊常位于乳暈深部或乳腺各象限。其長軸與乳腺導管走行一致,質地偏硬,邊界不清,乳暈下腫塊可與皮膚粘連,可有觸痛。3、多數(shù)病人有非周期性乳房痛,急性期可出現(xiàn)紅、腫、熱、痛,伴有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常有觸痛,易誤診為急性乳腺炎。4、可伴有乳頭溢液,多為水樣漿液性或膿性,可有血性溢液。溢液涂片可見大量漿細胞或炎性細胞?;紓热榉砍S腥轭^內(nèi)陷或變形。5、本病病程長短不一,可在數(shù)月或數(shù)年之間。6、乳腺導管造影顯示導管擴張——但不主張行該項檢查,有可能加重該疾病可能。7、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可見增生細胞和炎性細胞。8、乳腺鉬靶攝片及磁共振檢查可見乳暈下區(qū)呈現(xiàn)均勻致密腫塊影(小于40歲女性建議采用磁共振檢查,鉬靶檢查難以鑒別)。二、漿細胞乳腺炎的外科治療原則:漿細胞乳腺炎是一種良性疾病,罕見自愈,病程常遷延數(shù)年且缺乏特別的有效方法。本病為非細菌性炎癥,其抗炎療效不明顯,外科有下面幾種方式:1、保守治療:對于急性炎癥期漿細胞性乳腺炎,首先用抗厭氧菌和頭孢類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待急性期炎癥好轉后仍有乳房腫塊者,采用三苯氧胺(他莫昔芬)治療。對于乳房積液或合并膿液較多時,都需要切開排膿,積極按急性化膿性乳腺炎處理后再考慮后期手術,以提高療效。女性乳房的發(fā)育主要由于雌激素的作用,服用三苯氧胺后,可以阻斷女性體內(nèi)雌激素對乳房的刺激作用,使得乳房組織處于相對休眠不應期。這樣可以使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漿細胞乳腺炎的組織處于休眠狀態(tài)而使?jié)B出減少,炎癥消退。2、單純?nèi)榉壳谐g:腫塊巨大,病變彌漫,竇道形成伴有反復感染,或病人與家屬強烈意愿且年齡較大者可以考慮。該方法屬于迫不得已所選擇,故需要考慮病人術后所承擔的家庭-社會-心理因素的困擾,建議采用假體植入改善美觀問題。3、病灶擴大切除或象限切除:以腫塊為中心的局部切除或區(qū)段切除,其術后容易復發(fā),故不主張;建議行病灶擴大切除或象限切除——擴大切除主要是以病灶為中心的導管所在小葉及其周圍部分正常的整個小葉一并切除,有時小葉象限,有時大于象限。三、漿細胞乳腺炎外科治療中的注意事項:1、手術中要保證病灶的完整切除包括周圍部分正常乳腺組織,不應有灰暗的病變組織,以防止復發(fā)。創(chuàng)面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術爾泰(有條件可用)反復沖洗,縫合傷口不留死腔,但對于切除過多無法將腺體端端縫合時,建議使用負壓吸引管引流1周或更長時間,讓場面自行閉合。有膿腫者先行膿腫切開引流,待炎癥消退后再行病灶擴大切除。2、本病患者大多數(shù)反復發(fā)作或已行多次手術治療,病情較復雜。病灶累及的范圍及深度都較大,有的表面看似紅腫面積不大,但侵犯了乳腺后間隙。如果炎癥侵及乳腺范圍達1/2~4/5,應考慮行整個乳腺切除。急性炎癥期手術者,需要3~6月后行假體植入,無急性炎癥者,一期假體植入。3、術前要做乳房B超,有條件最好行乳腺磁共振平掃及加強檢查,這樣對病灶的范圍、數(shù)目、深度等有全面了解,既有利于醫(yī)師術前評估更準確,也有利于患者做好思想準備。4、病灶擴大切除術前最好通過麥默通或巴德針等粗針穿刺設備獲得準確的病理診斷,擴大切除手術后必須再作病理檢查,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jù)。以防漏診乳腺癌。
總訪問量 640,325次
在線服務患者 1,264位
直播義診 1次
科普文章 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