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中心醫(yī)院

簡稱: 錫盟醫(yī)院
公立三級綜合醫(yī)院
義診活動
牛德福

暫無義診活動相關內容

我是醫(yī)院宣傳辦人員
我要發(fā)布官方義診活動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話說腦膜瘤

1.什么是腦膜瘤? 腦表面有3層膜,由外到里分別為硬腦膜、蛛網膜和軟腦膜。腦膜瘤大部分來自蛛網膜細胞,屬于腦外的腫瘤。絕大多數腦膜瘤只是壓迫腦組織,而不是破壞腦組織。95%的腦膜瘤為良性腫瘤,少數為不典型(半惡性)和惡性腦膜瘤,約占5%。腦膜瘤是唯一偏愛女性的腫瘤,女性和男性比例為2:1。兒童和青少年發(fā)病率很低,但一旦發(fā)病不典型或惡性腦膜瘤比例明顯高于成人。 2.為什么會長腦膜瘤? 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蛛網膜細胞被認為是腦膜瘤的原發(fā)細胞,通常聚集在蛛網膜顆粒分布的部位。蛛網膜細胞、蛛網膜帽狀細胞都有低速度的細胞分裂。因此,腦膜瘤的發(fā)生必須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且目前認為并非單一因素造成??赡芘c其發(fā)生有關的因素包括:(1)顱腦外傷(2)放射性照射(3)病毒感染(4)基因、遺傳因素(5)激素和生長因子受體等。 3.腦膜瘤有哪些臨床表現? (1)一般性癥狀很多腦膜瘤病人早期癥狀就是頭痛和癲癇發(fā)作。頭痛并不嚴重,沒有惡心嘔吐,容易和更常見的血管性或神經性頭痛混淆。少數腫瘤長得很大,而腦組織已無法代償時,病人才出現明顯頭痛、惡心、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病情突然惡化,甚至會在短期內出現昏迷、腦疝。癲癇發(fā)作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癥狀!尤其是無腦部外傷和腦部手術的成年人發(fā)生癲癇,一定要就醫(yī)檢查。 (2)局灶性癥狀所謂局灶性癥狀和腫瘤發(fā)生部位有關,腫瘤壓迫了什么神經/腦皮層便產生什么癥狀。腫瘤壓迫了視神經、視交叉會出現視力、視野障礙(鞍結節(jié)腦膜瘤),腫瘤壓迫嗅神經會出現嗅覺減退或喪失(嗅溝腦膜瘤),腫瘤壓迫運動區(qū)的腦皮層會容易出現一側肢體運動障礙和癲癇發(fā)作(矢狀竇旁腦膜瘤、大腦凸面腦膜瘤),等等。 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局灶性癥狀就是局部顱骨隆起,臨近顱骨的腦膜瘤??稍祛^皮局部可見隆起,摸起來很硬,固定,無明顯壓痛。 4.檢查腦膜瘤只做磁共振行嗎? 眾所周知,磁共振是檢查腦腫瘤的最好手段。但是,檢查腦膜瘤只做磁共振往往是不夠的。不同的檢查手段有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01 頭顱CT掃描: 腦膜瘤長在腦組織外面、顱腔里面,常常貼著顱骨內表面生長,容易引起局部顱骨改變。而顱骨本身及顱骨改變在磁共振(MRI)幾乎不能顯示,但在CT掃描上能夠很清晰地顯示。腦膜瘤常有腫瘤內部鈣化,鈣化越明顯腫瘤生長越慢,預后越好。同樣,MRI則不能顯示鈣化,而CT能夠清晰地顯示鈣化。了解顱骨改變和腫瘤鈣化對確定治療方案、判斷手術的難易程度很有幫助。 02 頭顱MRI: MRI能清楚地顯示腦膜瘤腦外腫瘤的特征,即灰白質界面塌陷向內移位,腦實質與腫瘤之間有一個清楚的腦-瘤界面;能夠清楚地顯示腦膜瘤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增強MRI還能反映腦膜瘤的血液供應情況,這對判斷手術出血情況和是否需要術前栓塞很有幫助。MRI檢查一定要同時做平掃(不打針)和增強(打增強針)掃描,便于增強前后對比分析。 03 腦血管造影和術前栓塞: 腦膜瘤常常血液供應非常豐富,而且會包裹顱底動脈血管或長入靜脈竇中。腦血管造影是為了了解腫瘤血液供應及供血動脈,必要時可以同時栓塞供血動脈,減少手術出血、提高手術安全性和腫瘤全切除率;還可以了解靜脈竇的通暢情況,以便術前決定如何處理受腫瘤侵犯的靜脈竇。 5.腦膜瘤一定要手術治療嗎? 腦膜瘤不一定都要手術治療,還可以放射治療包括伽馬刀、X刀、射波刀,甚至有些腦膜瘤還不需要治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個體化的治療策略。 01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腫瘤是最有效的首選治療方法,適合大多數有癥狀腦膜瘤和年輕患者偶然發(fā)現的無癥狀腦膜瘤的治療?;颊咴侥贻p,腦膜瘤的預后越不好,所以年輕患者的腦膜瘤盡量早手術切除。手術方法包括顱底外科手術、微創(chuàng)開顱手術和神經內鏡手術,要根據腫瘤的大小、部位和周圍結構受累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 02 放射治療 常規(guī)放射治療主要用于腫瘤范圍大、不典型或惡性腦膜瘤的治療,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腫瘤生長。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包括伽馬刀、X刀、射波刀等,適合腫瘤小于3cm、病人不能耐受手術或手術后殘留的腦膜瘤治療,能控制大多數腦膜瘤的生長,能夠達到帶瘤生存的目標,但不能把腫瘤去掉 03 觀察隨訪 有些無癥狀的腦膜瘤可以不治療,定期復查,腫瘤生長較快時再考慮手術。選擇觀察隨訪的腦膜瘤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患者60歲以上,女性;腫瘤小于3cm;無癥狀;MRI T2等或低信號或有鈣化。 6.腦膜瘤能治好嗎? 大多數腦膜瘤患者預后良好,腦膜瘤的術后10年生存率為43%-78%。非良性腦膜瘤、未能全切除的術后復發(fā)腦膜瘤、患者全身狀況差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是預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莫讓“別人說”害了孩子:扁桃體腺樣體手術的誤區(qū)

每次在門診,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別人說、我聽說、網上說”的時候,我理解家長擔憂的心情,但也因為層出不窮的“別人”而哭笑不得,同時又為孩子感到遺憾和惋惜,因為不管“別人”說的是什么,延誤的后果都是孩子承擔。 雖然這些所謂的“別人”(其中不乏尚需學習深造的醫(yī)生)大多出于好心,但因為對醫(yī)學的一知半解,讓無數家長“談術色變”,對扁桃體腺樣體手術產生誤區(qū)。作為醫(yī)生,我不想看到更多家長幾年后又要吃“后悔藥”的畫面,與其幾年后后悔、遺憾、無奈,不如現在及時普及知識,揭開常見誤區(qū)的面紗,讓“別人”去說吧! 1.別人說: 切除扁桃體腺樣體,免疫力會下降! 真相是: 人體的免疫器官不止只有扁桃體和腺樣體,扁桃體腺樣體是全身免疫器官里很小的一部分,相對于人體龐大的免疫系統(tǒng)來說,猶如大海里的一碗水,少一碗水會對免疫系統(tǒng)產生什么影響呢?而且扁桃體腺樣體切除后,其他淋巴器官會迅速代償,彌補失去的這兩個器官的作用。 恰恰相反,根據多年對臨床病例的觀察,做過扁腺手術的孩子生病的次數反而明顯下降。 因此,家長們不必過于擔憂。 2.別人說: 全身麻醉會影響大腦、智力發(fā)育 真相是: 全麻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麻醉藥物對孩子的影響只局限在麻醉期間和麻醉結束后的24小時之內,隨著麻醉藥物的停用,麻醉藥物會逐漸代謝消失,孩子會慢慢醒來。麻藥代謝消失后身體里沒有麻藥了,神經系統(tǒng)就會恢復正常。此后不再對身體有任何影響,更不會對智力有影響。 只要是在正規(guī)的麻醉操作下,家長就不必擔心。我國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兒童因需要手術治療而接受全麻,有些還經歷多次,但并無資料顯示全麻對患兒智力會產生不良影響。 我每年做近千例手術,這么多年的手術患兒中,還從未見過因為手術全麻而影響智力的,相反因為解決了通氣問題,孩子不再缺氧反而變聰明了,普遍反映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3.別人說: 8歲以后腺樣體自然會萎縮 真相是: 正常情況下,一般腺樣體在6~7歲時最大,之后會逐漸萎縮,但事實是,有很多孩子超過了10歲腺樣體并沒有萎縮,仍然堵塞上呼吸道,嚴重影響了身高、學習、造成齙牙導致變丑、出現鼻竇炎等并發(fā)癥。 我門診有太多這樣的患者,因為直到十幾歲腺樣體仍然肥大,仍然沒有萎縮而引起了齙牙、鼻竇炎或中耳炎等并發(fā)癥,而表現在體型上的是,有的孩子身材瘦小不長個子,有的孩子出現肥胖,體重明顯超標。對于這些孩子有效的處理方式還是手術。 說實在的,我們希望孩子腺樣體能夠正常萎縮,不出現這些影響孩子生長發(fā)育的并發(fā)癥,這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幸運的事。但對那些腺樣體沒有萎縮的孩子,如果因為沒有及時重視、沒有及時處理而導致一系列后果,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到最后還是要補這一刀才能解決問題。我每年也做了不少10歲以上孩子的腺樣體手術,十八九歲的孩子來亡羊補牢做手術的也不少見。 所以是否會萎縮因人而異,是否需要手術還是以癥狀和檢查結果來決定,如果符合手術指征,那么手術越早做越好,及時避免一系列并發(fā)癥的出現。 4.別人說: 孩子年齡太小,不宜手術 真相是: 年齡不是手術與否的決定因素,手術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主要取決于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報道中此類手術的最小年齡是出生后6個月,我也做過多例年齡3歲的患兒,諸多媒體都有報道。 我個人不主張因為年齡因素而過于拖延手術時間,因為孩子在4-7歲時是生長發(fā)育的一個高峰期,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通常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面型發(fā)育異常,影響身高,還容易導致分泌性中耳炎、鼻竇炎等并發(fā)癥,增加治療的難度和時間成本。 5.別人說: 用藥物保守治療比手術傷害小 真相是: 首先,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扁桃體、腺樣體亦然。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原本它們具有免疫功能,相當于身體的“健康衛(wèi)士”;但如果它們總是發(fā)炎、病理性增生肥大,就會成為窩藏細菌的場所,變成“病灶”和“罪魁禍首”,容易引起周圍器官的并發(fā)癥甚至全身并發(fā)癥,對人體有害而無益,我們就該對它另眼相看了,需要毫不猶豫地將它切除! 其次,手術都有嚴格的手術指征,如果該手術的時候執(zhí)意要求保守治療,用藥就好停藥就犯,導致孩子病情反反復復,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長期的反復炎癥會造成大量炎性因子的生成,其對身體的損害可能遠大于扁桃體腺樣體存在所帶來的益處,此外長期服藥也會產生一些毒副作用,對孩子健康的隱形傷害更是不容忽視的。 總之,對于扁桃體腺樣體,我們既反對“手術無害論”,也反對“一概姑息論”。希望大家遠離誤區(qū),少聽“別人說”,多聽聽專業(yè)醫(yī)生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