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病,也是一種致殘率、致死率極高的疾病,其常見的后遺癥主要有: 一)腦出血最常見的后遺癥是偏癱,具體表現(xiàn)為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常伴感覺障礙如冷熱、疼痛等感覺減退或完全不知。有時還可伴有同側的面癱和視野缺損。 二)精神和智力障礙:較大范圍或多次復發(fā)的腦出血意外,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礙。如人格改變、消極悲觀、郁抑寡歡、精神萎靡、易激動等。 三)失語:腦出血后遺癥型失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運動性失語表現(xiàn)為病人能聽懂別人的話語,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2、感覺性失語則無語言表達障礙,但聽不懂別人的話,也聽不懂自己所說的話,表現(xiàn)為答非所問,自說自話;3、命名性失語則表現(xiàn)為看到一件物品,能說出它的用途,但卻叫不出名稱。 四)其它癥狀:腦出血后遺癥的其它癥狀還有:頭疼、眩暈、惡心、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耳鳴、眼花、多汗、心悸、步伐不穩(wěn)、頸項酸痛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癡呆、抑郁等。 腦出血后遺癥的康復鍛煉方法主要有: 一)面癱的功能鍛煉:用拇指自兩眉之間經眉弓,經太陽穴到目內眥,再下經鼻翼旁、鼻唇溝、嘴角至下頜角,緩緩按揉,直到發(fā)熱發(fā)酸為止。 二)語言功能訓練:要耐心細致地一字一句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力要集中,情緒要穩(wěn)定,說話節(jié)奏宜慢,先從簡單的單字、單詞練習。鼓勵病人大膽與人交談,也是一種語言鍛煉的方法。 三)偏癱的功能鍛煉: 1、按摩與被動運動:對早期臥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對其癱瘓肢體進行按摩,預防肌肉萎縮,對大小關節(jié)作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被動運動,避免關節(jié)僵硬。 2、力量鍛煉:病人在攙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身體向左右兩側活動,下蹲等活動;還可在原地踏步,輪流抬兩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側方移動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鍛煉時,應有意使患肢負重,但要注意活動量應逐漸增加,掌握時間不宜過度疲勞。同時可作患側上肢平舉、抬高、上舉等運動。平臥床可主動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攏、撐開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鐵球等。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時將腿抬高,做跨步態(tài),并逐漸進行跨門檻,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樓梯等運動,逐漸加長距離。 3、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對上肢的鍛煉,主要是訓練兩手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如自己梳頭、穿衣、解紐扣、洗臉等,以及參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動,逐漸達到日常生活能夠自理。下肢鍛煉可以可讓病人坐在凳子上,肢踩竹筒來回滾動。 4、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如自主飲食能力,自己如何穿脫衣物,如何進行個人衛(wèi)生清潔,排泄大、小便動作的自立,洗澡、做家務等。除運動康復外,尚應注意計算、綜合、推理、認知、心理、職業(yè)與社會康復治療等。 進行功能性康復訓練的同時應堅持可靠的藥物預防治療,特別是控制血壓,有條件的還可配合高壓氧、針灸、推拿等。注意除應樹立患者康復信心外,陪護家屬還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過急或厭煩恢心,半途而廢。只要堅持康復訓練,大多數中風后癱瘓病人是能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的。
一、早發(fā)現(xiàn)及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高血壓,定期檢查,確診后就應堅持服藥治療并監(jiān)測血壓。 二,調情緒保持樂觀情緒,心情舒暢,減少煩惱,悲喜勿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三、戒煙酒酒和煙都能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加速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應戒煙酒,預防腦血管意外。 四、擇飲食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適量瘦肉、魚、蛋。 避勞累避免體力和腦力勞動過度,超負荷工作可誘發(fā)腦出血。 五、防便秘大便燥結,排便用力,極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發(fā)腦溢血。預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香蕉、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也可做適當的運動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按摩。 六、不蹲便蹲便時下肢血管會發(fā)生嚴重屈曲,加上屏氣排便,腹內壓力增高,可使血壓升高,就有可能發(fā)生腦血管意外。而坐便不會引起血壓升高,可減少腦中風發(fā)生的機會。 七、防跌倒老年人多有腦動脈硬化,血管壁較脆弱,跌倒后會發(fā)生顱內血管破裂的危險。因此,行動時要特別小心。 八、動左手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又能鍛煉大腦的右半球。醫(yī)學研究表明,腦溢血最容易發(fā)生在血管比較脆弱的右腦半球,所以防范腦溢血的發(fā)生,最好的辦法是在早晚時分,用左手轉動兩個健身球,幫助右腦半球的功能正常發(fā)揮。 九、飲足水要維持體內有充足的水,使血液稀釋。平時要養(yǎng)成多飲水的習慣,特別是晚睡前、晨起時,飲1~2杯溫開水。 十、適寒冷寒冷天是腦中風好發(fā)季節(jié),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還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廣播體操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十一、重先兆中風會有一些先兆癥狀,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厥,有的突感肢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明,語言交流困難等,應及時就醫(yī)檢查治療。 十二、早送醫(yī)
在電影、電視劇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出了車禍或者受了外傷,然后緊急送醫(yī),過了一會兒,醫(yī)生說病人經過搶救,患者是腦外傷,其實腦外傷在我們生活中也非常常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腦外傷后都會出現(xiàn)什么癥狀? 腦外傷是常見的致死和致殘原因,腦損傷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于損害是在腦組織的某個特定區(qū)域(局灶性)還是廣泛性的損害(彌散性)。不同區(qū)域的腦損害可引起不同的癥狀,這些特殊的局灶性癥狀有助于醫(yī)生確定損傷部位。局灶性癥狀包括運動、感覺、言語、視覺、聽覺異常等癥狀。而彌散性腦損害常影響記憶、睡眠或導致意識模糊和昏迷。 輕微的腦外傷 可引起嘔吐、面色蒼白、易激惹或嗜睡,沒有意識喪失或任何直接的神經系統(tǒng)體征。如果癥狀持續(xù)6小時以上或繼續(xù)惡化,不管外傷是否嚴重,醫(yī)生都應該進行評估并作進一步檢查。腦震蕩是頭部外傷之后立即發(fā)生的神經功能障礙和意識喪失。應該立即評估,因為這種神經功能障礙和意識喪失時間短暫。往往不能回憶外傷本身或事故前瞬間的事情,但常沒有其他腦損傷的癥狀。 顱內出血和腦水腫 腦外傷可引起腦挫裂傷、腦組織的撕裂傷或腦周圍的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和腦水腫。比較常見的腦損害是彌漫(分布廣泛的)的腦細胞損傷。彌漫性腦損傷導致腦細胞腫脹,顱內壓逐漸升高。結果,兒童可能喪失肌力或感覺,逐漸嗜睡或昏迷。這些癥狀暗示有嚴重的腦損傷,很可能導致永久性腦損害和難以恢復。腦水腫繼續(xù)惡化,顱內壓進一步升高,結果使未受累組織被壓向相反方向的顱骨,造成永久性損害或死亡。腦水腫的危險結果通常出現(xiàn)在外傷之后的最初48~72小時。 顱骨骨折 如果發(fā)生顱骨骨折,大腦損害可能更嚴重。然而,經常出現(xiàn)有腦損傷而沒有顱骨骨折,以及經常出現(xiàn)有顱骨骨折而沒有腦損傷。骨折發(fā)生在顱后或顱底(底部)通常顯示了碰撞的嚴重程度,因為顱骨的這部分是相當厚的。X線片檢查或CT通常不能發(fā)現(xiàn)顱底骨折。然而,下面的癥狀暗示了這種骨折的類型: 1、腦脊液(保護腦組織的清澈液體)從鼻孔或耳道流出; 2、如果耳膜破裂血液積聚在中耳后或從耳道出血; 3、耳后淤血或眼周圍淤血(熊貓眼); 4、血液積聚在顱竇里(僅僅能在X線片上看見)。 腦外傷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患者的干擾。 2 病人記憶和智能受損時,使其表述癥狀困難,因此癥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3 對慢性期病人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例如早起、洗漱、進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順其自然。盡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已喜歡的事。增強病人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4 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guī)律性。逐漸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
總訪問量 90,857次
在線服務患者 87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