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升高;不孕癥、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或腺肌癥、口服他莫昔芬的女性內膜息肉發(fā)生率顯著增加;大約25%的子宮內膜息肉可在1年的觀察期內自行消退,特別是直徑<1cm者;經(jīng)陰道B超可作為子宮內膜息肉的一線檢測;能量多普勒及3維超聲可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在月經(jīng)干凈后的子宮內膜增殖期重復陰道超聲檢查,可區(qū)別子宮內膜分泌期的“息肉樣回聲子宮內膜”;在可進行宮腔鏡操作的單位,不管是用于診斷還是治療均不應推薦患者進行盲視下診刮;因為診刮的成功率極低,且很難完整的清除息肉;目前宮腔鏡仍是診斷和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子宮內膜息肉不推薦藥物治療;不孕婦女進行息肉摘除后可極大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流產(chǎn)率。有癥狀的子宮內膜息肉,如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或不孕婦女,均應及時進行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摘除。
2017年6月JAMA(《美國醫(yī)學學會雜志》)上刊登一篇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大型隨機多中心臨床研究顯示: 對于患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不孕女性來說,想要用針刺來“助孕”是無效的。(研究人員通過對1000名PCOS患者分組治療,發(fā)現(xiàn)服用克羅米芬的女性活產(chǎn)率顯著高于服用安慰劑的婦女,但接受針刺治療的女性和接受假針刺治療的則沒有顯著差異。)[1] 10月10日,JAMA上一篇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對于30-44歲沒有不孕史(強調是沒有不孕史準備近期懷孕的)的女性來說,用于評估卵巢儲備功能的指標與懷孕概率沒有關系。 這研究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卵子的供應減少,卵巢內細胞分泌的抑制素B和AMH逐漸降低,它們被認為是反映卵巢儲備功能的指標。卵巢在排卵前幾天還會產(chǎn)生較高水平的卵泡刺激素FSH。盡管很少有研究支持它們的使用,但很多生育診所都會常規(guī)進行這些檢測,作為評估生育潛能的標志。 研究人員共入組了750名30-44歲(平均年齡33.3),嘗試懷孕不超過3個月的女性。排除有已知不孕疾病的,如PCOS,輸卵管阻塞或子宮內膜異位癥。校正了已知會降低生育力的因素,如吸煙,近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和肥胖。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哪種卵巢儲備的生物標志物(早卵泡期AMH,血清FSH,抑制素B和尿FSH)與生育潛能有關,通過自然懷孕的概率來比較。 結果顯示,較低水平的AMH (10 mIU/mL) 或尿FSH與降低的受孕能力或減少的累計懷孕概率無關。 在經(jīng)過6個月的試孕后,低水平AMH女性和正常AMH的女性懷孕可能性分別是65%( 95% CI, 50%-75%)和62%(95% CI, 57%-66%),沒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12個月的試孕結果也相仿,分別是84%vs.75%。 血液和尿液FSH的結果也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抑制素B與懷孕的可能性大小無關。(高水平血FSH和正常FSH女性6個月和12個月試孕的懷孕概率分別是63%vs62%,82%vs75%。高水平尿FSH (>11.5 mIU/mg 肌酐)的女性與尿FSH正常的女性相比,6個月,12個月試孕的懷孕可能性分別為,61%vs.62%,70%vs.76%。) 研究結論就是在30-44歲沒有不孕史并嘗試懷孕3個月以下的女性中,顯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生物標志物(AMH、血/尿FSH、抑制素B)與生育力下降無關! 不過研究第一作者北卡羅來納大學生殖內分泌學和不孕不育教授Anne Steiner指出,這樣的結果就讓較年輕的女性在出現(xiàn)有指標顯示卵巢儲備功能偏低時不用過于擔心能不能懷孕了。 難道AMH和FSH對于預測生育力的價值沒有傳說的那么大?作者解釋道, 從橫斷面數(shù)據(jù)來看,盡管卵巢儲備能力和生育力都隨著生理年齡的增加而降低,但對于某一個女性來說,卵巢儲備與影響生育力的因素之間就不一定有多大關系了,比如說卵子質量。AMH和FSH水平在卵巢儲備降低的人群中影響了卵泡的募集,但低水平的AMH可能讓更大比例的剩余卵泡激活成為生長卵泡,此外,高水平的FSH在低儲備的女性中,可能會導致“超數(shù)排卵”伴隨多卵泡的排卵,從而增加妊娠比例。而且,研究中,成功懷孕是用妊娠試驗陽性確定的,卵巢儲備功能低的可能活產(chǎn)率會下降。 上面的解釋沒毛病,打消了一些對AMH和FSH的質疑~ 那該如何看待AMH在預測女性生育力方面的價值呢? 一開始,AMH是用來判斷女性絕經(jīng)的時間,后來間接通過判斷卵巢儲備功能來預測生育能力,對于沒有不孕問題和有不孕問題的人而言,在解釋AMH偏低時意義不同,要區(qū)分開來。不應該讓有生育困難的人因為偏低的AMH而產(chǎn)生過度的焦慮情緒。 臨床醫(yī)生的工作愈發(fā)依賴檢驗手段和檢查指標就愈發(fā)缺少溫度,僅僅依賴一個指標就給患者判刑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無論這個指標在臨床是多么權威的存在,尤其是生育這個問題,仍有很多醫(yī)學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存在,而且,經(jīng)常,我們都忽略了情緒對生育的影響,但這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生育力影響因素。如果我們都失去了對治療的希望,那患者的希望在哪里? PS 陰性研究一樣可以很精彩。不打破常規(guī),怎能接近真相。 文獻來源: 1.Xiao-Ke Wu,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Clomiphene in Chin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AMA, 2017; 317 (24): 2502 DOI:10.1001/jama.2017.7217 2.Anne Z. Steiner, MD, MPH1,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iomarkers of Ovarian Reserve and Infertility Among Older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JAMA. 2017;318(14):1367-1376. doi:10.1001/jama.2017.14588.
總訪問量 1,742,674次
在線服務患者 3,779位
直播義診 3次
科普文章 179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