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淮
主任醫(yī)師 教授
眼科科主任
眼科劉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4.5
眼科王亞冬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眼科朱承華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眼科謝平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眼科袁志蘭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眼科邵慶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眼科袁松濤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眼科孫紅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眼科楊勤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卞春及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眼科謝莉娜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眼科董平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眼科張薇瑋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眼科李健
主任醫(yī)師
3.5
眼科王飛
主任醫(yī)師
3.5
眼科計江東
主任醫(yī)師 講師
3.5
眼科王秀英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眼科葉輝
主任醫(yī)師 講師
3.4
眼科范雯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林小俊
主任醫(yī)師
3.4
眼科陳雪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眼科于焱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眼科陳琴
主任醫(yī)師
3.4
眼科梁亞
副主任醫(yī)師
3.4
眼科龔琦
副主任醫(yī)師
3.4
眼科陳雪娟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眼科張為中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馬飛
副主任醫(yī)師 講師
3.3
眼科梁慷
副主任醫(yī)師
3.3
杭薈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楊翎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丁宇華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袁冬青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劉肖藝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陳曦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胡仔仲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顧劉偉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宋清露
副主任醫(yī)師 講師
3.3
眼科謝瞻
副主任醫(yī)師
3.3
王子衿
主治醫(yī)師
3.2
眼科方圓
主治醫(yī)師
3.2
正常人的頭部往往是正直的,無論是注視遠方的物體還是閱讀書報雜志,視線總是指向前方,頭部保持正直。如果注視目標不是位于觀察者的正前方,超出實用注視野的范圍(13度),一般情況下,頭部會隨之轉動。如果注視目標偏離正前方視野太遠,身體也會隨之轉動,以保持頭部正直。由于各種原因,寶寶的頭部向一側傾斜,俗稱歪頭、歪脖子、斜頸。 一、斜頸的原因: 1、最常見的是外科斜頸。比如頸部某一側的肌肉異常、最常見的有胸鎖乳突肌的攣縮,或者頸椎半椎體、頸椎結核、寰樞椎半脫位等。 2、其次是眼性斜頸。病因主要是斜視。斜視病人常常表現(xiàn)異常頭位,這樣能夠避免復視,實現(xiàn)雙眼融合功能。 3、另一種常見的病因是一側耳朵的聽力下降等,寶寶可能表現(xiàn)面部轉向某一側。 二、眼性斜頸的定義及意義 由于斜視引起的異常頭位常常位于代償位置,也就是說,當頭歪到這個位置,具有代償作用,所以稱代償頭位,或眼性斜頸。病人選擇的代償頭位往往是最佳位置,所謂最佳位置是指頭位偏斜的角度最小,給病人帶來的不方便最小。頭位異常正好代償眼球運動的缺陷,使麻痹肌放松,保持雙眼視軸平衡。頭位的歪斜所向取決于麻痹肌,一般將頭位取回避麻痹肌作用方向,視線投向與麻痹肌相反的注視野,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兩個:一是為了消除復視和視混淆,二是為了獲得較佳視力。 三、眼性斜頸的病因 眼性斜頸的病因很多,如麻痹性斜視、特發(fā)性眼球震顫、單眼深度弱視(閱讀時異常頭位明顯)、機械因素限制眼球運動(如眼球后退綜合征、固定性斜視、眶壁骨折等)、上瞼下垂、A-V綜合癥、斜軸散光等。 四、眼性斜頸的表現(xiàn) 麻痹性斜視造成的眼性斜頸最常見。其中上斜肌麻痹最多見。這種病的表現(xiàn),就是兩只眼睛一個低一個高,但是由于度數(shù)很小,所以我們通常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歪頭,因為人正常沒有斜視的時候,兩個眼睛是平行的,是很正的,這個時候兩個眼睛看見的物體可以融合成一個,聚在一個點上,孩子如果由于患有先天性麻痹性斜視以后,眼睛就出現(xiàn)了問題,一個高一個低,這個時候孩子的眼中出現(xiàn)的是兩個物像,一個高一個低,所以孩子有時候看到媽媽是兩個媽媽,這樣他很難受,我們臨床上叫做復視,但是人有一種代償功能,能矯正這種情況。他通過頭向一邊偏斜,兩個眼睛就平行了,孩子看東西就變成了一個,所以這種歪頭是矯正這種由于斜視造成的復視。如果你把頭擺正以后,又會出現(xiàn)兩個媽媽,這個時候分不清哪個是真的。 五、眼性斜頸和外科斜頸的區(qū)別: 1、眼性斜頸合并眼球運動的異常 2、眼性斜頸的孩子遮蓋一只眼睛后,由于消除了融合功能,斜頸好轉或者消失。(單眼遮蓋法對于鑒別有重要參考價值) 3、眼性斜頸的孩子早期沒有頸椎的異常 4、眼性斜頸的孩子沒有胸鎖乳突肌的異常 5、眼性斜頸的孩子同視機檢查和三棱鏡檢查存在眼睛的不同程度的異常。 六、斜頸的危害: 如果斜頸的病因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會出現(xiàn)以下癥狀: 1、顏面部逐漸發(fā)育不對稱,某一側面部發(fā)育比另一側豐滿; 2、雙眼瞼裂的連線,與口角的連線不平行,兩條線之間的距離不等,患側縮短,患側眼睛的位置也稍微偏低; 3、頸椎、脊柱出現(xiàn)側彎。 4、眼性斜頸造成雙眼視功能損害。 七、斜頸的治療: (一)、外科斜頸 1、非手術治療: 患兒1歲之內可先使用保守治療:推拿按摩腫塊,手法扳正,每日數(shù)次;睡覺時患側墊沙袋矯正;或用支具矯正,輔以物理治療。對于輕型斜頸此方法多有效,但對于嚴重病例及大于1歲的患兒,上述方法多效果不佳,須采取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手術可在局麻下進行,對于不能合作者在全麻下進行。將縮短的肌肉切斷,充分松解肌肉對頸部的牽拉限制,術后用頸托外固定,以鞏固手術效果,防止復發(fā)。長期斜頸的患者手術后,常會出現(xiàn)復視、身體平衡失調,過一段時間后會自行恢復。但對于出現(xiàn)面部不對稱畸形的年齡較大的患者,還需進一步手術整形。 3、骨性斜頸者須矯正其原發(fā)的骨性畸形,需要在骨科治療。 (二)、眼性斜頸 1、雖然先天性斜肌麻痹的兒童,視覺功能可以因為代償頭位(歪頭、斜頸等)得以保護。但是,這種保護是很多情況下都只是暫時的。如果,眼肌異常的情況長期不能得到改善,可能會造成所謂"眼球運動不共同性的擴散",使更多的眼肌受累。此時,歪頭的現(xiàn)象可能減輕了,但是,對視覺功能的保護也同時沒有了。往往造成一只眼睛的抑制,以避免復視,其結果是造成被抑制的那只眼產(chǎn)生弱視。患兒失去立體視覺功能?;谝陨戏N種原因,因先天性眼肌麻痹造成的斜頸應該早治。 (1)、手術治療:根據(jù)斜視性質采取不同的術式。術后歪頭現(xiàn)象會得到治療,由此引起的脊柱側彎等問題也隨之會慢慢消失。 (2)、保守治療:年齡小的、不配合檢查的,或家長不接受手術的可以暫時配戴三棱鏡。堅持戴鏡,只能夠調整他的頭位保持正位,對顏面部、頸部的發(fā)育起到保護作用,也可保護雙眼視功能進一步損害。但配戴三棱鏡眼鏡只是過渡,是為了更好保證以后手術效果。 2、斜軸散光造成的斜頸可通過散瞳驗光配鏡矯正。 我們在門診,遇到年齡很小的有歪頭孩子,首診的是外科,外科檢查未發(fā)現(xiàn)頸部異常,然后要經(jīng)眼科醫(yī)生檢查,確定有無眼性斜頸。經(jīng)過確診,通過對癥治療,孩子很快就恢復正常,歪頭現(xiàn)象會得到治療,由此引起的脊柱側彎等問題也隨之會慢慢好轉。
http://mp.weixin.qq.com/s/Tctc0dpsgkhyWUCr7ZZVqA 【2017小兒眼科年會】劉虎:間歇性外斜視的手術時機 2017.10.13 前言 在第十七屆全國斜視與小兒眼科學術會議暨美國斜視與小兒眼科學會聯(lián)合學術大會中,來自江蘇省人民醫(yī)院的劉虎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間歇性外斜視的手術時機》的主題演講,下面是劉教授演講的主要內容。 劉虎 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眼科副主任 現(xiàn)任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眼科醫(yī)師分會斜視與兒童眼病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我們都知道間歇性斜視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外斜視類型,與恒定性外斜不同,間歇性外斜視可為融合控制,與外隱斜不同,間歇性外斜視有時也呈顯性外斜。 臨床表現(xiàn)為:間歇性眼位偏斜、畏光、陽光下喜閉一眼、復視、可無癥狀。 如下圖,間歇性外斜視如果有融合控制的時候,它是能保持正常的雙眼視功能,也到導致太陽穴側的視網(wǎng)膜抑制。 患病率 根據(jù)我們的數(shù)據(jù)顯示,外斜視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1~3%,其中50~90為間歇性外斜視。在美國19歲以下兒童的發(fā)病率為32/100000(十年隨訪);在新加坡6~72月齡兒童患病率為0.47%(14/3009);在日本6~12歲兒童患病率為0.13%(109/86531);在南京3~6歲兒童患病率為3.24%(189/5831)。以性別來看,女性較為多見;以地域則是中東、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低緯度國家較為多見。 對于外斜視,我們有很多的討論和爭議,介入的標準、介入的適應癥都是爭議的地方。我們臨床的決策首先是基于這種疾病的自然病程,但是很不巧的是間歇性外斜視的自然病程尚未闡明,我們現(xiàn)有的調查幾乎都是回顧性的,而且結果不一,有些說在這種情況下,間歇性外斜視的狀況有所改善,有些則是穩(wěn)定,有些則是惡化,而且現(xiàn)在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來確定間歇性外斜視患者的手術時機,所以我們要綜合所有因素進行考慮,有些時候我們甚至會延長避免手術的介入。 最近的RCT研究中,未經(jīng)治療的3~10歲兒童,半年內惡化的比例為5%。 間歇性外斜視手術時機 在尚無“金標準”的情況下,需綜合考慮: 1、患者的融合力是否下降,如:運動融合力不足以控制眼位無法維持雙眼單視功能(眼位偏斜的恢復速度減慢、顯性外斜視出現(xiàn)的頻次增多現(xiàn)象)、遠/近立體視覺下降帶來復視/視疲勞等問題; 2、遮蓋/去遮蓋試驗中眼位恢復慢; 3、顯性外斜視比例超過清醒時間的50%; 4、斜視角通常大于>15PD。 關于間歇性外斜視的最佳手術時機,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在一些外科醫(yī)生看來,間歇性外斜的矯正越早越好,因為這樣可以避免發(fā)生一些視功能損害;也有研究顯示,如果手術在發(fā)病5年后進行,效果會更加的好;也有一些推遲手術的觀點,對于年幼的兒童很難進行手術的定量及診斷,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發(fā)生其他的問題,尤其是4歲以下的兒童,因此這些研究認為,應該推遲手術到能夠明確診斷時才進行手術;目前最新的研究也顯示,4歲前后的進行的手術對于預后并沒有明顯的幫助;因此我認為外斜視的病情嚴重程度對于手術預后的影響更大。 間外的嚴重程度 定量評估間歇性外斜視的嚴重程度尚未標準化,但是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估 1、融合力 2、立體視 3、斜視角 4、斜視發(fā)病年齡 5、心理影響 6、社會適應 其中斜視的控制能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估標準,這里有一個NCS量表,它里面有一系列的評估標準,分數(shù)越高,控制越差。 英國還有一個IOXT研究,該研究顯示:NCS為2分者自愈率達39%,大于3分者自愈率明顯下降。因此我認為3分是確定手術是否合適的一個閾值。 眼位控制能力的評估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臨床參考,能夠以臨床癥狀為基礎作為評估:間歇性外斜視患者的眼位控制能力波動,重復3次測量,結果可靠。 立體視覺 (1)遠、近立體視均可反應間歇性外斜視患者的雙眼視功能; (2)近立體視,未經(jīng)治療的患者,近立體視在發(fā)病前2年內很少受損; (3)遠立體視,低于正常人,術前低于70arcsec時,提示術后立體視難以改善; (4)進行持續(xù)動態(tài)觀察,半數(shù)患者有明顯波動。 對于間歇性外斜視患兒是否需要做手術,我們還可以從患兒的生存質量進行考慮,斜視患兒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是常人的三倍,尤其是男性;一些控制能力更差、斜視度更大的患兒,其父母評估的生存質量越低;生存質量更差的患兒更可能接受手術。 總結 目前間歇性外斜視的手術時機尚無定論,而年齡并非手術時機的關鍵因素。對于間歇性外斜視來說,病情的評估更為重要,尤其是變化趨勢。對于病情的嚴重程度,我們可以采用量表:NCS量表,梅奧診所量表來進行評估。除了以上幾點外,我們還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立體視、生存質量、癥狀等問題。
孩子散光了該咋辦?你想問的都在這里了 珊珊幼兒園視力體檢,沒有通過。保健老師發(fā)了一張通知單,讓家長帶孩子到兒童醫(yī)院眼科檢查一下,懷疑有“屈光不正”,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珊珊的爸爸帶著珊珊來到了兒童醫(yī)院眼科,就診的醫(yī)生聽了情況后,用檢影鏡掃了一下,也就2-3秒鐘,就肯定地說,你孩子確實是散光,順規(guī)散光度數(shù)得有300度,肯定要戴眼鏡了! “啊,這么小就有散光了,還讓我寶寶戴眼鏡?!” 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珊珊的爸爸還是一時難以接受,心有不甘。自已和珊珊的媽媽都有點近視,一直擔心孩子太早就近視,平時連電視手機都不敢給孩子看,作為家長的這么小心,這么努力,為了孩子這么拼,可自已的孩子居然才幼兒園就要離不開眼鏡了, why? 這是為什么啊? “醫(yī)生,能不能不戴眼鏡啊? 是不是看電視看的?。?為什么要戴眼鏡??? 是不是太小以后能長好??? 以后再戴行不行??? 是什么原因??? 是先天還是后天的啊, 將來能不能不戴?。?以后能不能激光摘眼鏡?。?..........” 一連串的問題,頓時連珠炮似的涌向了醫(yī)生,估計要把這些問題全回答明白了得10多分鐘,可門口還有那么多的孩子還排隊等著看病,一雙雙不耐煩的眼睛盯著,醫(yī)生能留給每個小朋友的時間也就3-5分鐘,那就先來自我學習一下吧 看著門外的家長,估計有問題也不好意思問了 一個醫(yī)生一天要看130人!你還會報怨醫(yī)生沒耐心跟你交代病情了嗎? 什么是散光?是看電視看的嗎? 通俗地說,孩子的眼球,具體來說是角膜和晶狀體不是絕對的圓,有點扁橢圓形,于是就成了散光了 不同的方向聚焦不到一起 從角膜地形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角膜上的散光,多數(shù)為順規(guī)豎領結形 也就是說,散光是先天的,娘胎里帶的,后天再怎么小心,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不看手機電視,也是沒辦法的呦 就像同一年級的小朋友,身高有高有矮一樣,這是大自然隨機安排的,不是你我所能決定的。 你的散光是我給的! 來信我吧! 當然,如果父母有近視遠視或散光,那孩子有散光的機率就更高,但遺傳并不是絕對的。 我就不是! 散光都有哪些種? 散光的分類方法很多,大體上可以分為 規(guī)則散光,不規(guī)則散光; 順規(guī)散光,逆規(guī)散光,斜軸散光; 單純近視散光,單純遠視散光,復合近視散光,復合遠視散光,混合散光; 角膜散光,晶體散光 ........等等, 對于家長來說,其實沒必要搞得那么清楚,專業(yè)的東東就交給醫(yī)生吧 有的孩子驗光沒有散光,但其實是角膜的散光和晶體散光互相抵消了 對于有散光的孩子來說,多數(shù)是因為角膜是橫橢圓造成的,也就是順規(guī)散光,這樣的散光一般比較穩(wěn)定,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多數(shù)人都是這樣的順規(guī)角膜散光 但也有少數(shù)孩子驗光表現(xiàn)為逆規(guī)散光,這樣的多數(shù)角膜散光度不高,而晶狀體為豎橢圓形,這樣的散光,往往視力波動比較大 逆規(guī)散光多數(shù)為晶體散光和低度的角膜散光 還有的孩子,病毒或外傷等原因,造成了不規(guī)則散光 得過角膜炎的,就別指望規(guī)則了 多數(shù)的散光不會變化,如果散光較大曲率很高并且逐年加深,要當心圓錐角膜呦 順便說一句,我們的地球,也有散光喲,初中地理告訴我們,地球是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橢圓,說明地球也是走的大眾化的路線,是個低度的順規(guī)散光! 地球媽媽也有散光喲 散光會有什么影響?影響視力嗎? 散光和近視、遠視同為屈光不正,本質上都是看東西看不清 簡單地說 散光是一個方向上看不清伴有變形, 近視是看遠看不清而看近看得清, 高度遠視是遠近都不清,中度遠視是一陣陣的看不清,近度遠視除了眼酸痛基本都能看的清 另外,近視遠視在兒童階段會逐年變化,遠視越來越少,近視越來越高,而散光則比較穩(wěn)定,怎么查,都還是那樣,散光,散光,還是散光! 我就是不想讓孩子戴眼鏡,看不清就算了,為什么一定要我戴眼鏡? 對于兒童來說,還在快速長身體的階段,眼球還沒有發(fā)育完全,視網(wǎng)膜在發(fā)育敏感期長時間地處在模糊的狀態(tài)。時間長了,由于眼睛接受的視覺刺激不夠,導致視力發(fā)育落后于同年齡的孩子,形成了弱視。也就是說,等到成年以后,即使戴了眼鏡矯正了散光,由于視功能發(fā)育不夠,還是看不清 也就是說,對于學齡前的孩子,戴眼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治療弱視,而不像近視那樣,僅僅是為了看的清! 戴了眼鏡還是看不清那為什么還要戴? 散光的眼睛戴了矯正的眼鏡后,視網(wǎng)膜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圖像,視功能才可以正常發(fā)育。這樣,戴鏡一段時間,再加上適當?shù)娜跻曈柧?,矯正視力可以逐漸提高到和同齡小孩同樣的狀態(tài)。 還是那句話,戴眼鏡是為了治療弱視! 孩子太小,散光弱視了先不戴眼鏡,等大點了再戴會怎樣? 兒童階段正是發(fā)育敏感期,4-6歲是治療弱視的最佳階段,過了這一階段,眼球已經(jīng)逐漸定型,以后再想戴眼鏡,即使配鏡再準確,再努力地弱視訓練,也已經(jīng)看不清東西了,也就是要一輩子弱視了! 要是當初聽醫(yī)生的話就好了.... 是不是有散光就一定要戴眼鏡呢? 很多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幼兒園就戴眼鏡,考慮到家長排斥戴鏡的心情,可以根據(jù)情況 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散光,人群中完全雙眼都沒有散光的人不到10% 75度以下的散光,人眼完全可以通過瞇眼代償,一般查視力時,低度的散光,并不會明顯影響視力。但這樣的小孩,會比其他小朋友更容易有視疲勞和瞇眼的表現(xiàn) 75-175度的散光,這時,通過瞇眼已經(jīng)無法代償,看到的東西已經(jīng)是模糊不清的,理論上來說,應該戴眼鏡了。但對于這個度數(shù)的幼兒園階段的兒童來說,可以暫觀察。原因在于,4-6歲的孩子一般都有生理性遠視,代償了一部分的近視散光;另外,175度以下的散光,看近處時,視網(wǎng)膜也還是能夠得到足夠的刺激,因此,戴鏡后往往和同齡的小朋友相比,矯正視力一般大致正常,沒有明顯的弱視,這時,也可以暫定期觀察。 但是,不要高興的太早,這時暫不戴鏡,不代表以后就不需要戴鏡,等到了上學階段,隨著眼球逐漸向近視方向發(fā)展,遠視消退,散光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小孩子會越來越覺得看東西吃力。所以,這個度數(shù)的小孩子最晚到了上學的年紀也還是要戴鏡的喲 200度以上的散光,這時的小孩無論看遠看近,視網(wǎng)膜都無法得到充分的刺激,這時,必然會形成弱。因此,這個度數(shù)的孩子,肯定要戴眼鏡了。 但是對于3歲半以下的兒童,這時還不會查視力,另外,戴眼鏡比較不配合,因此,如果度數(shù)剛到200度,可以密切觀察,最晚拖到4歲左右再戴鏡。 我就是接受不了戴鏡,按摩針灸吃藥食療大補行不行?不是有很多的培訓機構說保治好嗎? 這個.....還是別浪費錢了。 等弱視治好了,是不是散光就沒了以后就可以摘掉眼鏡了呢? 當小孩戴了眼鏡,一段時間復查矯正視力達到正常后,說明弱視已經(jīng)改善,視網(wǎng)膜已經(jīng)得到發(fā)育。但散光還是散光,就在那里,不離不棄,不會因為戴鏡而有仍何的改變。 如果小孩摘掉眼鏡,看東西還是模糊不清的。就像是冬天,不穿棉襖只穿個內褲,總歸是要凍得發(fā)抖的。 老子就是抗凍,我就不穿衣服,不服你試試?。? 為什么我的小孩一戴上眼鏡就覺得發(fā)暈,感覺路都不平了?還要不要戴鏡啊? 戴鏡矯正散光后,視物清晰,但圖像卻是變形的,尤其是斜軸的散光,變形更明顯。小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在幼兒園階段可以耐受中高度的散光,年齡越大,適應能力越差,大腦對散光造成的視物變形會越來越難以耐受,對戴眼鏡會變得越來越排斥 水平散光的眼前世界,戴鏡后看到的矮粗胖的世界 垂直散光看到的世界,戴鏡后看到的瘦長版的世界 斜軸散光的眼前世界,戴鏡后是個傾斜的坑爹的世界, 成年人,斜軸散光,就不要指望著能戴鏡了 所以,學習要乘早,戴鏡也要乘早??! In the end, 很多的成年人有中度以上散光的,小時候覺得能看清就不戴鏡,到大了不戴鏡又看不清,想戴了頭暈不舒服,結果就是一輩子看東西模模糊糊了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排斥戴鏡,寧可一輩子看東西模模糊糊也不讓孩子戴鏡,那醫(yī)生就沒什么可說的了。 戴了眼鏡,看書時戴,平時不戴可以嗎? 如上所述,散光眼鏡矯正后,雖然看的清楚,但視物變形,如果頻繁的摘鏡,變化的圖像會對大腦造成視覺干擾,引起頭暈。因此,對于散光的眼鏡,建議常戴不摘。 既然散光很穩(wěn)定,那眼鏡是不是就不用換了? 一般來說,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臉部發(fā)育較快,即使散光沒有變化,一年時間,瞳距也會逐漸變大了,即使瞳距沒有變大,鏡片磨損,鏡架變形,都會對視覺的發(fā)育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常規(guī)一年要換一次眼鏡 等到了小學后,就不用那么頻繁換眼鏡了,前提是你能控制好不近視的話。 最后一個問題,散光難道非要戴鏡嗎?做手術激光治不了嗎? 這還真是個好問題,理論上來說,激光確實是可以做掉散光的,尤其是低度數(shù)的散光,可以,激光手術術中要注視光標,肯定要能配合了才行,即使小孩做全麻做,可孩子的眼球還在發(fā)育,屈光狀態(tài)要到成年后才能穩(wěn)定,因此,在兒童階段,想著做手術,做激光,基本上還是一件 impossible 的事。 即使到了成年,激光做散光,也不是一件普遍的事。 當然,對于成年人,高度的散光,戴眼鏡后視物變形,這時,選擇戴硬性角膜接觸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相對護理比較麻煩,價格比較高,專業(yè)的驗配人員還比較少,另外,兒童配合度差,也不適合配戴。 所以, In conclusion 對于兒童來說,適應能力比較強,屈光度變化比較快,戴框架眼鏡,還是最方便,最經(jīng)濟,最合適的一種治療方式 還是那句話,戴眼鏡了,也不耽誤你家娃當國家領導人喲 看了這么多,你就知道,每天兒童醫(yī)院的醫(yī)生要看幾十個這樣的孩子,如果都能講的清楚,透徹,讓每個家長都滿意而歸,那得費多大的力啊 我每天回家都要葛優(yōu)癱啊 所以在國外,看一個散光,得看一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解釋。不過,國外驗光要預約1周,掛號費可要200美金喲 前邊的記不住,不要緊,把下邊的記住就可以了: 一旦醫(yī)生診斷明確為中高度的散光,達到需要配鏡矯正的程度,就應該一直戴鏡,建議從幼兒園階段開始戴,而且要每天都常戴,不要一會摘一會戴, OK!
總訪問量 43,054,478次
在線服務患者 57,659位
科普文章 493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