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按疾病推薦專家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精選 新生兒復蘇-正壓通氣
一、正壓通氣的指征1、呼吸暫停或喘息樣呼吸2、心率<100次/分3、有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難或持續(xù)紫紺,給CPAP或常壓給氧后SpO2不能維持在目標值。注意:正壓通氣應在出生1分鐘內開始二、正壓通氣復蘇裝置的類型1、主動充氣式氣囊2、氣流充氣式氣囊3、T-組合復蘇器三、各種裝置的操作方法1、主動充氣式氣囊:1)檢查:用手掌堵住面罩或氣體出口并擠壓氣囊,手掌是否感覺到有壓力?壓力計是否顯示?減壓閥是否打開?放開時氣囊是否迅速充盈?如果不是,需檢查:氣囊有無破裂或漏氣?壓力計未連接、口開?是否減壓閥故障?2)自動充氣式氣囊不連接儲氧器輸入患兒氧濃度40%。3)自動充氣式氣囊連接儲氧器輸入患兒氧濃度100%4)優(yōu)點:氣囊始終充盈,即使沒有氣源;減壓閥避免過度充氣。5)缺點:面罩須密閉才有效通氣,需儲氧器才可供給濃度氧,不能常壓給氧,不能提供呼氣末正壓。2、氣流充氣式氣囊1)特點:不用時是癟的,像一個放了氣的氣球。只有當氧氣被壓入囊內,關閉氣囊輸出口,同時將面罩緊貼新生兒面部才膨脹。2)優(yōu)點:輸送100%氧濃度,容易確定面罩是否密閉良好;可感知肺順應性,可用于常壓給氧。3)缺點:要求密閉,為了使氣囊充氣,面罩必須緊貼新生兒面部,需要有壓縮氣源來充氣,可能沒有一個平安的減壓閥門。3、T-組合復蘇器1)優(yōu)點:預設PIP、PEEP,更穩(wěn)定壓力,可延長供氣時間,尤其適于早產兒復蘇。2)缺點:需壓縮氣源,過程中不易改變壓力。3)設置方法:壓力設置:堵塞T型管氣體輸出端(連接面罩端),但不堵塞T型管帽的開口,PEEP的讀數是否在5cmH2O?再同時堵塞T型管帽開口,吸氣峰壓是否在20~25cmH2O?4)如果壓力不正確,檢查方法:T型管氣體輸出端是否密閉?氣源導管是否連至氣體入口?氣流量是否足夠?氣體出口(近端)是否斷開?最大壓力、吸氣峰壓或PEEP是否設置正確?四、正壓通氣氧濃度選擇、脈搏氧飽和度儀的應用1、放置脈搏氧飽和度儀傳感器位置:放置右手或右腕部。原因:心臟、頭顱、右上肢的血來源于主動脈的動脈導管前部分,稱為動脈導管前血;為測量灌注心臟和腦部血液的氧飽和度,傳感器應連至右手或右腕部;左上肢和雙下肢接受來自動脈導管后的主動脈血,可能混有經動脈導管分流的、含氧低的肺動脈血,氧飽和度常較低。2、放置方法:傳感器光源朝向體表,放置后要包裹覆蓋傳感器,以避開室內光線,如果脈搏氧飽和度儀不顯示穩(wěn)定的脈搏,調節(jié)傳感器的位置,傳感器應先連接新生兒端,后連接儀器端,更快速顯示數字。3、給氧的建議:1)新生兒窒息低氧造成組織損害,過多的氧也對新生兒有害,用21%氧復蘇效果與100%氧相同。足月兒和胎齡≥35周的早產兒起始復蘇用21%的氧;胎齡<35周的早產兒,詢證依據證明,用空氣復蘇不能達到要求的氧飽和度,建議起始復蘇用稍高于空氣的氧濃度(21%~30%),我國指南建議21%~40%。2)正壓通氣過程中,根據氧飽和度,用空氧混合儀調整給氧濃度,達到標準氧飽和度??杀苊庋踹^高或過低。3)流量計調至10L/min。4)胸外按壓時給氧濃度要提高到100%。4、生后動脈導管前氧飽和度標準1min??????????60%~65%2min??????????65%~70%3min??????????70%~75%4min??????????75%~80%5min??????????80%~85%10min??????????85%~95%五、正壓通氣壓力選擇1、如有壓力表監(jiān)測,開始PIP20-25cmH2O,或出生頭幾次可30-40cmH2O。2、無壓力表則以達到胸廓起伏和心率增加為標準。六、正確安放面罩1、面罩選擇:大小合適,必須覆蓋:下頜尖、口、鼻2、面罩放置手法:1)單手法解剖型面罩:面罩自下頜下部向上罩住口鼻,用拇指、食指環(huán)繞面罩邊緣,其余3指放在下頜角下并輕輕上抬下頜。均勻用力下壓面罩使其與面部密閉圓形面罩:操作者握住面罩主干而不是邊沿(壓邊緣會變形及漏氣),另一只手操作復蘇囊或T-組合復蘇器。2)雙手法雙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面罩向面部用力,每只手其余3指放在下頜骨角輕抬下頜,助手負責用復蘇囊或T-Piece正壓通氣。七、評價通氣效果及矯正通氣步驟1、通氣頻率:每分鐘40~60次,吸:呼=1:1.5~2。2、對正壓通氣反應的評估1)開始正壓通氣后,首先觀察胸廓是否起伏,如有起伏,繼續(xù)正壓通氣30秒后評估心率。2)如無起伏,做矯正通氣步驟3、矯正通氣步驟操作順序:M:調整面罩:面頰和鼻梁部最易漏氣R:擺正體位:輕度仰伸位(鼻吸氣位)完成M和R后嘗試通氣,如仍無胸廓運動,進行下步S:吸引口鼻:稠厚分泌物阻塞,可吸引O:打開口腔:微張口完成S和O后再嘗試通氣,如胸廓仍無運動,進行下步P:增加壓力:可每次增5-10cmH2O,直到胸廓運動在完成P后嘗試通氣,如胸廓仍無運動,進行下步A:替代氣道:完成5步仍無胸廓運動,氣管導管或喉罩氣道4、對正壓通氣反應的再評估1)30秒有效正壓通氣后評估心率:心率≥100次/min,逐漸減少壓力和頻率,如有效的自主呼吸,則停止正壓通氣。如氧飽和度未達到目標值,可常壓給氧。2)?心率60-99次/min,繼續(xù)正壓通氣,必要時再矯正通氣,可考慮氣管插管。3)?心率<60次/min,再評估通氣技術,必要時再矯正通氣;氣管插管,增加氧濃度至100%,開始胸外按壓。八、持續(xù)氣囊面罩正壓通氣>2min,需插入胃管。1、插入胃管理由:經口插入胃管以減輕胃脹氣,胃脹氣時,抬升膈肌,妨礙肺的充分擴張,引起胃返流和吸入。2、插入胃管的物品:8F胃管、10mL注射器、膠帶。3、經口插入胃管:測量長度4、插入胃管方法:經口插入胃管,插入后連接注射器,輕輕抽吸,取下注射器,保持胃管口開放,用膠帶把胃管固定在嬰兒面頰部。
黃生才? 副主任醫(yī)師? 撫州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5790人已讀 - 新生兒敗血癥的治療及預后
【抗菌治療】1.抗菌素治療(1)一般原則①臨床診斷敗血癥,在等待細菌學檢查結果時,即及時經驗性選用抗生素,根據病原菌可能來源初步判斷病原菌種,選用既針對革蘭氏陽性菌(G+)又針對革蘭氏陰性菌(G-)的抗生素。②一旦有藥敏結果,應作相應調整,盡量選用敏感藥;如果臨床療效好,雖然藥敏結果不敏感,可暫不換藥。③靜脈注射療程10~14天,合并GBS及G-菌所致的化膿性腦膜炎者,療程14~21天。(2)抗菌素的選擇主要針對G+菌的抗生素:①青霉素與青霉素類:鏈球菌屬(包括GBS、肺炎鏈球菌、D組鏈球菌如糞鏈球菌等)感染,首選青霉素G;葡萄球菌屬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CNS,宜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鄰唑青霉素)等。②第一、二代頭孢菌素。③萬古霉素:二線抗G+菌抗生素,主要針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主要針對G-菌的抗生素:①第三代頭孢菌素:對腸道桿菌最低抑菌濃度低,極易進入腦脊液,常用于G-菌引起的敗血癥和化膿性腦膜炎,對金葡菌、李斯特桿菌作用較弱,對腸球菌完全耐藥,所以不宜經驗性地單用該類抗生素;頭孢哌酮不易進入腦脊液;頭孢他定常用于綠膿桿菌敗血癥并發(fā)的化膿性腦膜炎;頭孢曲松鈉可作為化腦的首選藥,但新生兒黃疸時慎用。②哌拉西林:對G-菌及GBS均敏感,易進入腦脊液。③氨曲南:對G-菌作用強,β-內酰胺酶穩(wěn)定,不良反應少。針對厭氧菌:甲硝唑,首劑15mg/kg,24小時后每次7.5mg/kg,靜脈滴注。其他廣譜抗生素:①亞胺培南+西司他?。盒滦挺拢瓋弱0奉惪股兀ㄌ记嗝瓜╊悾?,對絕大多數G+及G-需氧菌和厭氧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常作為第二、三線抗生素。但不易通過血腦屏障,且有引起驚厥的副作用。②帕尼培南+倍他米?。毫硪环N新型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抗菌譜與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同,可通過血腦屏障。③頭孢吡肟:第四代頭孢菌素,抗菌譜廣,但對MRS不敏感。懷疑真菌敗血癥時,選用氟康唑或二性霉素B脂質體治療。2.支持療法(1)保暖、供氧、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2)病情較重者輸注新鮮血漿或全血,每次10-15ml/kg。(3)早產兒或重癥患兒可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2g/kg,400-500mg/kg,每日1次,共3-5次。(4)有休克者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多巴胺等;合并DIC者可應用肝素。(5)粒細胞降低者,可給粒細胞1×109/kg,或G-CSF,每日5μg/kg,皮下注射。血小板降低者輸注血小板0.1-0.2U/kg?!颈O(jiān)護與護理】1.對有敗血癥臨床表現者,應在使用抗菌素前做血培養(yǎng),當血培養(yǎng)為表皮葡萄球菌等條件致病菌時不能輕易認為是污染。2.新生兒敗血癥最易并發(fā)化膿性腦膜炎,應及早做腦脊液檢查。3.如疑并發(fā)化膿性腦膜炎,應選用能通過血腦屏障的抗菌素,且劑量、療程要足?!警熜гu估和治愈/出院標準】(1)治愈標準: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局部病灶痊愈。血象正常,血培養(yǎng)陰性。(2)好轉標準:臨床癥狀、體征和局部病灶明顯好轉。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仍異常;血培養(yǎng)陰性?!绢A后評估】經及時恰當治療后,大多痊愈。少數并發(fā)化膿性腦膜炎,如未經徹底治療,較易發(fā)生腦室管膜炎、腦積水等。少數起病急驟者全身情況迅速惡化,很快出現呼吸、循環(huán)衰竭、DIC,病死率較高。低出生體重兒敗血癥病死率比足月兒高2-4倍;早發(fā)型敗血癥的總病死率是15%-50%,晚發(fā)型敗血癥則為10%-20%。
黃生才? 副主任醫(yī)師? 撫州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33人已讀 - 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1.診斷(1)易感因素①母親病史:母親妊娠及產時有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絨毛膜羊膜炎;母親產道特殊病原菌的定植,如B組溶血性鏈球菌(GBS)、淋球菌等。②產科因素: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羊水混濁或發(fā)臭,不潔接生史,產前產時侵入性操作等。③胎兒或新生兒因素:多胎,宮內窘迫,早產兒、小于胎齡兒,長期動靜脈插管,氣管插管,外科手術;對新生兒的不良行為,如挑“馬牙”、擠乳房、擠癰癤等;新生兒皮膚感染,如膿皰病、尿布皮炎及臍炎;肺部感染。??(2)病原菌①在我國以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為主;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感染主要見于早產兒,尤其是長期動靜脈插管者;產前或產時感染以大腸埃希氏菌為主的革蘭氏陰性菌較常見;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者,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如綠膿桿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多見;皮膚化膿性感染引起的敗血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②醫(yī)源性感染通常由多重耐藥菌引起(如肺炎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③念珠菌在晚發(fā)型敗血癥也可見。2.臨床表現?(1)全身表現①早期表現精神差,自發(fā)性活動減少,吸吮無力,哭聲減弱,很快可進入不吃不動,面色差,精神萎靡,嗜睡,四肢涼。②體溫改變:發(fā)熱(多見于體壯兒)或體溫不升(多見于早產兒)。③黃疸:有時是敗血癥的唯一表現,生理性黃疸消退延遲或退而復現,黃疸迅速加重與無法解釋的黃疸;嚴重時可發(fā)展為膽紅素腦病。(2)各系統(tǒng)表現①皮膚粘膜:硬腫,皮下壞疽,膿皰瘡,臍周或其他部位蜂窩織炎,甲床感染,淤點淤斑,口腔粘膜有挑割傷等。②消化系統(tǒng):厭食、腹脹、嘔吐、腹瀉或便秘。嚴重時出現中毒性腸麻痹或NEC,后期可出現肝脾腫大。③呼吸系統(tǒng):氣促、青紫、呼吸不規(guī)則或呼吸暫停。④神經系統(tǒng)癥狀:易合并化膿性腦膜炎,表現為嗜睡、激惹、驚厥和煩躁不安、前囟緊張及四肢肌張力增高。⑤心血管系統(tǒng):心律異常、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性休克,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出現大理石紋,脈細速,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尿少、無尿,肌張力低下。血壓降低。⑥血液系統(tǒng):可合并血小板較少、出血傾向,表現為淤點淤斑,甚至彌漫性血管內溶血(DIC)。⑦泌尿系統(tǒng)感染,膿尿。⑧其他:可合并骨關節(jié)化膿性炎癥,表現為某一肢體自主活動減少和一個關節(jié)的紅、腫、熱、痛;骨髓炎及深部膿腫。3.實驗室檢查(1)細菌學檢查:①細菌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腦脊液,感染的臍部、漿膜腔液以及所拔取的導管頭均應送培養(yǎng)。必要時可取清潔尿培養(yǎng)。疑為腸源性感染者應同時做厭氧菌培養(yǎng),有較長時間用青霉素類和頭孢類抗菌素者應做L型細菌培養(yǎng)。懷疑產前感染者,生后1小時內取胃液及外耳道分泌物培養(yǎng)。②病原菌抗原及DNA檢測:用已知抗體測體液中未知抗原,對GBS和大腸桿菌K1抗原可采用對流免疫電泳、乳膠凝集試驗及ELISA等方法,對已使用抗生素者更有診斷價值;采用16SrRNA基因的PCR分型、DNA探針等分子生物學技術,以協(xié)助早期診斷。(2)非特異性檢查:①白細胞(WBC)計數、分類和涂片:出生12小時后采血結果較為可靠,白細胞減少(<5×109/L)或白細胞增多(≤3天者WBC>30×109/L?;>3天者WBC>20×109/L)。分類桿狀核/中性粒細胞之比值(I/T)≥(≤3天者≥0.16?;>3天者≥0.12)。②C-反應蛋白(CRP):陽性(6小時內≥3mg/L,6-24小時≥5mg/L,大于24小時≥10mg/L)。③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計數在臨床敗血癥發(fā)生前數小時至數日出現下降<100×109/L。④微量血沉:>15mm/h。⑤血清前降鈣素(PGT)或白細胞介素6(IL-6)測定。4.診斷標準(1)確診敗血癥:具有臨床表現并符合下列任一條:①血培養(yǎng)或腦脊液或無菌體腔液培養(yǎng)出致病菌。②血培養(yǎng)1份陽性,病原菌為非條件致病菌,則必須與另次(份)血、腦脊液或無菌體腔液、或導管頭培養(yǎng)出同種細菌。(2)臨床診斷敗血癥:具有發(fā)生敗血癥的病史和臨床表現且具備以下任一條:①非特異性檢查≥2條;②血標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檢測陽性;③腦脊液檢查為化膿性腦膜炎改變。5.鑒別診斷?某些病毒感染(如播散型單純皰疹病毒,腸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可表現為早發(fā)型或晚發(fā)型新生兒敗血癥,其癥狀和體征與細菌性敗血癥難以區(qū)別。實驗室檢查可幫助鑒別。病毒感染CRP、血培養(yǎng)陰性,白細胞不高,無核左移現象,病毒分離陽性。
黃生才? 副主任醫(yī)師? 撫州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103人已讀
關注度 江西省 第199名
總訪問量 22,335次
在線服務患者 430位
科普文章 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