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龍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3
中醫(yī)骨科方弘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黃天明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中醫(yī)骨科李赤峰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魯剛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吳新祥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吳勇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余勇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張亞軍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中醫(yī)骨科魯松
主治醫(yī)師
3.2
孫紹烈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吳楚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張勇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胡斌斌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骨科沈家志
醫(yī)師
3.2
脛腓骨骨折是骨傷科臨床中最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據(jù)我們醫(yī)院骨傷科不完全統(tǒng)計,約占常見骨折的23.5﹪。臨床治療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手術治療,一種是非手術治療。手術療法,種類繁多,在這里不贅述。本文就非手術療法之一的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即:閉合性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持續(xù)跟骨骨牽引術,結合我院骨傷科近30余年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脛腓骨骨折的體會和經(jīng)驗教訓,就有代表性的部分典型病例作一個小結,以與同仁們切磋。1. 臨床資料 本組236例,男117例,女119例;左側108例,右側128例;年齡3歲~65歲,平均34歲;橫型骨折42例,斜型、螺旋型129例,粉碎型65例;并發(fā)有其他肢體多發(fā)骨折65例;其中:中上13處骨折68例,中13處骨折96例,中下13處骨折72例,單純脛骨骨折32例,;車禍致傷97例,建筑工傷85例,摔倒致傷54例。住院時間26天~65天,平均45.5天。2. 治療方法 患者平臥,一助手牽引足部將患肢中立位置于布朗氏架上,術者對照X線片在跟骨合適部位定位,一般取踝下1.5~2㎝、偏后0.5~1㎝處,常規(guī)備皮,利多卡因局麻,麻醉成功后,在定位處(中1/3或中下13處骨折取偏上15°角進針,以適應小腿生理弧度,有利于骨折的復位,中上1/3處骨折可水平進針)取合適的斯氏針(兒童視年齡大小可選用合適的克氏針)一枚,由內側向外側進針,助手以骨錘錘擊斯氏針穿過跟骨至合適位置,再上牽引弓,視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情況懸重持續(xù)牽引,一般成年男性7~8.5㎏,女性6~7.5㎏,兒童2.5~4.5㎏,我們的原則是早期寧重勿輕,力爭一周內達到功能對位,為后期骨痂的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但要及時透視檢查,一旦重疊解決,立即減重,防止過牽,尤其是橫型骨折,更應注意。待腫脹稍消退,及時用合適的小夾板外固定。牽引時間1.5~2.5個月,橫型骨折可適當延長牽引時間,但要密切把握牽引重量。3. 典型病例 黃××,男,35歲,工人,因騎摩托車跌倒致傷,入院后經(jīng)X線拍片確診為右脛腓骨斜型、螺旋型、粉碎性骨折,予以局麻下跟骨骨牽引術,牽引重量8.5㎏,2天重疊牽開,立即減重,每周床邊透視1~2次,適時調整牽引重量。4天后腫脹消退,予以小夾板外固定,囑其加強患肢肌肉的功能鍛煉,配合中藥早期“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后期“補肝腎,續(xù)筋骨”等內服,我院使用的是自制的協(xié)議處方“然銅接骨丸”(膠囊)。持續(xù)牽引62天,帶小夾板拄雙拐出院,囑其定時定量拄拐下地進行功能鍛煉,隨訪一年痊愈。(見附圖)圖1 黃某某治療前照片 圖2黃某某治療后照片圖3 黃某某治療后照片4. 療效評定 根據(jù)通用的骨折愈合標準,優(yōu):骨折段端對線、對位良好,外觀無畸形,在預定的時間內骨痂生長明顯,經(jīng)X線拍片證實骨小梁已連續(xù),功能完全恢復;良:骨折斷端功能對位,即對線良好,對位欠佳,但X線片證實骨痂生長良好,功能恢復,外觀無明顯畸形;差:畸形愈合,功能障礙。本組236例中 優(yōu):187例;良:42例;差:7例。優(yōu)良率達到97﹪。5. 討論 脛腓骨骨折的治療方法很多,各有所長,但醫(yī)療單位設備條件不同,患者的經(jīng)濟能力也有大小。手術復位+內固定術,對位良好,固定牢靠,但對人體的破壞也大,費用也較高;且需要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物;單純夾板固定或石膏固定,往往達不到治療的目的。我院經(jīng)過30余年的臨床實踐,采用閉合性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跟骨骨牽引術,治療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總結起來,有如下體會及教訓:首先,要及時行骨牽引術,患者入院后一經(jīng)確診,盡快進行骨牽引。這樣一來可以盡快相對固定患肢,既可減輕疼痛,又可減少骨折斷端對肌肉、神經(jīng)、血管等組織的再損傷;二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牽引,又可以抬高患肢,利于腫脹的消退,為盡快手法復位、上小夾板外固定,創(chuàng)造條件;其次,就是盡可能在1周內予以理想的對位,為骨痂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因為,從理論上講,第1周是血腫的肌化期,也就是骨痂形成的早期,然后是纖維化、骨化期。據(jù)我們對大量患者的臨床觀察,凡是超過2周未能達到功能對位的患者,其愈合時間大都會延遲2~3周或更長。再就是“小腿肌筋膜室綜合癥”的觀察和預防,這點非常重要,在我們觀察的236例患者中,就有2例是肌筋膜室綜合癥,由外院轉來我院,由于疏于觀察,未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導致患者截肢。這是鐵的教訓,所以我們主張對于脛腓骨骨折,入院后首先要觀察有無肌筋膜室綜合癥的傾向,如有,盡早采取措施,我們一般采取的是,先藥物治療,“止血與擴管”同用,密切觀察,必要時立即“開窗減壓”。綜上所述,閉合性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跟骨骨牽引術治療脛腓骨骨折,對于尚無手術條件的基層醫(yī)院或不愿接受手術內固定的患者,是一種值得推薦和首選的治療方法。
骨折愈合后遺留不同程度的關節(jié)僵硬,在骨科臨床中非常多見,據(jù)我們不完全統(tǒng)計達96﹪,關節(jié)附近的骨折愈合后遺留關節(jié)不同程度僵硬幾乎達100﹪。目前常用的解決方法是理療加功能鍛煉,雖然有效,但功能恢復似乎太慢,近年來,我院骨傷科采用中藥熏洗,配合手法按摩及適當功能鍛煉,治療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136例,男81例。女55例;年齡6~75歲;腕關節(jié)46例,肘關節(jié)38例,膝關節(jié)33例,踝關節(jié)29例;患者大多關節(jié)附近部位骨折,或長干骨骨折采用骨牽引術過程中缺乏主動功能鍛煉所致,均表現(xiàn)為關節(jié)僵硬、腫脹、被動活動時疼痛加重,經(jīng)X線攝片證實骨折愈合,對位對線良好,關節(jié)間隙正常,關節(jié)內無游離骨片,無明顯骨化性肌炎征象,關節(jié)附近有不同程度骨質疏松。 桂 枝20ɡ 紅 花20ɡ 細 辛10ɡ 威靈仙60ɡ 伸筋草40ɡ 昆 布40ɡ 海 藻40ɡ 路路通40ɡ 續(xù) 斷40ɡ海桐皮40ɡ 透骨草40ɡ 防 風20 艾 葉60ɡ 五加皮30ɡ 芒 硝50ɡ 將上述藥物置入合適的容器,加水1500~2000㏕,食醋200㏕,置于火上(最好是炭火)煮沸后約保持50~75℃左右,將患肢僵硬的關節(jié)置于容器上,再用毛巾或毛巾被覆蓋在上面,以免藥氣揮發(fā)太快,同時不停地轉動肢體,使關節(jié)的各個方向都能均勻地得到藥物的熏蒸,待藥液的溫度降至45~50℃時,以不燙手為度,可將關節(jié)置于藥液中浸泡20~30分鐘,如膝關節(jié)不便浸泡,可用毛巾蘸藥液濕熱敷患處。冬天為保持溫度可將容器置于小火上,但要特別注意小心燙傷,尤其是小孩,必須有大人幫助才能做此治療。 另,局部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癥狀的患者禁用此方。 每次40~50分鐘,每日2次。藥液可保留每劑中藥連續(xù)使用2天4次,但食醋必須每次都加,因其容易揮發(fā)。每劑中藥熏洗的最后一次準備拋棄前可用紗布將藥渣包裹,趁熱敷于患處,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藥物的治療作用。每次熏洗完畢時輔以手法按摩、被動活動關節(jié)以及鼓勵患者主動活動,一定要“趁熱”效果才會更好。常規(guī)5劑為一療程,一般1~2個療程顯效,2~4個療程痊愈。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僵硬的組織軟化,關節(jié)功能恢復;好轉:僵硬的組織較前明顯軟化,關節(jié)功能部分恢復,被動活動疼痛;無效:僵硬的組織無改變,關節(jié)功能障礙。 本組136例,痊愈98例;好轉32例;無效6例,經(jīng)X線拍片均有不同程度骨化性肌炎癥狀存在。 骨折愈合后并發(fā)關節(jié)僵硬,主要是早期固定時或超期固定的情況下,亦或采用骨牽引時間過長等情況下,骨折部位相鄰的關節(jié)缺乏適當?shù)墓δ苠憻捤?,其病理改變是血腫肌化、纖維化,加上又缺乏適當?shù)脑缙诠δ苠憻挘率龟P節(jié)周圍組織、韌帶廣泛粘連、變性,重者甚至形成骨化性肌炎。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是功能鍛煉+理療,盡管有效果,但療效不盡人意。為了找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我們嘗試用中草藥熏蒸+手法按摩、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該病,取得了意外的療效。 所用處方的組方意圖是,取桂枝、紅花擴管活血之功;細辛、防風、海桐皮、五加皮驅風勝濕;威靈仙、昆布、海藻、芒硝軟堅散結;艾葉、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溫經(jīng)通絡;加食醋以增加軟堅散結的作用,對一些病程較長的頑固病例,也可加適量(一匙左右)食鹽以增加軟堅之功。經(jīng)過大量患者臨床使用,療效較為滿意,總結起來,諸藥之中我們最得意的是重用芒硝、威靈仙,取其軟堅、鎮(zhèn)痛之功,尤其使用芒硝,獨辟蹊徑,事實證明,確有奇效,而且物美價廉,大家不妨一試。
股骨骨折是骨傷科臨床中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治療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手術治療,一種是非手術治療。手術療法,種類繁多,在這里不贅述。本文就非手術療法之一的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即:閉合性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持續(xù)骨牽引術,結合我院骨傷科近20余年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股骨骨折的體會和教訓,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作一個小結,與同道們交流 本組198例,男145例,女53例;左側113例,右側85例,雙側骨折4例;年齡4.5歲~70歲,平均37.5歲;橫型骨折31例,斜型、螺旋型79例,粉碎型78例,其中復合型19例;并發(fā)其他肢體多發(fā)骨折26例;中上13處骨折35例,中13處骨折65例,中下13處骨折98例;車禍致傷89例,建筑工傷64例,摔倒致傷45例。住院時間29天~93天,平均61天。 患者平臥,一助手牽引患肢中立位于布朗氏架上,術者對照X線片在股骨髁上或髁間定位,常規(guī)備皮,利多卡因局麻,麻醉成功后,在定位處(中段及中上13處骨折取髁上進針,中下13處骨折取髁間進針)取合適的斯氏針(兒童視年齡大小可選用合適的克氏針)一枚,由內側向外側進針,助手以骨錘錘擊斯氏針穿過股骨至合適位置,再上牽引弓。 視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情況懸重持續(xù)牽引,一般成年男性7~9㎏,女性6~8㎏,兒童2.5~4.5㎏,我們的原則是早期寧重勿輕,力爭一周內達到功能對位,為骨痂的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但要及時透視檢查,一旦重疊解決,立即減重,防止過牽。待腫脹稍消退,及時用合適的小夾板外固定。牽引時間1.5~2.5個月,橫型骨折可適當延長。 劉××,男,25歲,工人,因車禍致傷,入院后經(jīng)X線拍片確診為右股骨下段橫型粉碎性骨折,予以局麻下股骨髁上骨牽引術,牽引重量9㎏,3天重疊牽開,立即減重至3㎏,2周后減重至1㎏,予以小夾板外固定,囑其加強患肢肌肉的功能鍛煉,配合中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肝腎,續(xù)筋骨”等內服,我院使用的是自制的協(xié)議處方“然銅接骨丸”(膠囊)。持續(xù)牽引2個月另5天,帶小夾板拄雙拐出院,囑其定時定量拄拐下地進行功能鍛煉,隨訪半年痊愈。(見附圖) 復位前片 復位后正側位片 根據(jù)通用的骨折愈合標準,優(yōu):骨折段端對線、對位良好,外觀無畸形,在預定的時間內骨痂生長明顯,經(jīng)X線拍片證實骨小梁已連續(xù),功能完全恢復;良:骨折斷端功能對位,即對線良好,對位欠佳,但X線片證實骨痂生長良好,功能恢復,外觀無明顯畸形;差:畸形愈合,功能障礙。 本組198例中 優(yōu):145例;良:49例;差:4例。優(yōu)良率達到98﹪。 股骨骨折的治療方法很多,各有所長,但醫(yī)療單位設備條件不同,患者的承受能力也有大小。開放復位+內固定術,對位良好,固定牢靠,但對人體的破壞也大,費用也較高;某種程度上還會影響骨折的愈合,因為手術一定會不同程度破壞骨膜及周圍毛細血管,這樣多少會對骨痂的生長有影響;單純夾板固定或石膏固定,往往達不到治療的目的。我院經(jīng)過20余年的臨床實踐,采用閉合性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股骨髁上骨牽引術,治療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總結起來,有如下體會及教訓:首先,要及時行骨牽引術,患者入院后一旦拍片確診,盡快進行骨牽引。這樣一來可以盡快相對固定患肢,既可減輕疼痛,又可減少骨折斷端對肌肉、神經(jīng)、血管等組織的再損傷;二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牽引,又可以抬高患肢,利于腫脹的消退,為盡快手法復位、上小夾板外固定,創(chuàng)造條件;其次,就是盡可能在1周內予以理想的對位,為骨痂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因為,從理論上講,第1周是血腫的肌化期,也就是骨痂形成的早期,然后是纖維化、骨化期。據(jù)我們對大量患者的臨床觀察,凡是超過2周未能達到功能對位的患者,其愈合時間大都會延遲2~3周或更長。再就是對股骨骨折只要達到功能對位即可,不必一味追求解剖復位,因為對于許多類型的股骨骨折,要想達到解剖復位,勢必要靠壓墊來維持,有時要加厚的壓墊才能達到效果,這樣對位雖然得到了維持,但過厚的壓墊勢必對骨折斷端的血運有致命的影響,其結果是導致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在我們觀察的198例患者中,有2例就是因患者家屬強烈要求解剖復位,導致延遲愈合,后因住院時間太長,未達到臨床愈合即出院,最后導致斷端移位,畸形愈合,功能障礙。這是鐵的教訓,所以我們主張對于股骨骨折不必追求解剖復位,因為大腿及股骨的特殊結構,只要對線好,既不影響美觀,又不影響功能。一味追求解剖對位,而影響骨折愈合,得不償失。另外,我們還主張凡是股骨骨折,均采取髁上骨牽引,如果是下1/3處骨折,可采取髁間牽引,盡量不采用脛骨結節(jié)牽引,這樣即可以保證牽引的力度和效果,又可以減輕牽引對膝關節(jié)的影響,并可以使膝關節(jié)盡早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因為?jīng)大量的病例觀察,股骨骨折后遺不同程度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者約占85﹪。宗上所述,閉合性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股骨髁上骨牽引術治療股骨骨折,對于尚無手術條件的基層醫(yī)院或不愿接受手術內固定的患者,不悖是一種值得首選的治療方法
總訪問量 214,532次
在線服務患者 16位
科普文章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