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絡法糖尿病合并癥體會。
糖尿病已成為現代社會常見病,多發(fā)病。容易出現各種合并病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多年來我們應用活血通絡法治療糖尿病合并病并發(fā)癥,收到較好效果[1].今舉例報告如下:1、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陳X,女,68歲,糖尿病冠心病6年,應用諾和靈治療3年。近7天來心前區(qū)陣發(fā)性刺痛,每天發(fā)作3-5次,每次數分鐘,曾在心內科診斷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用過硝酸甘油,消心痛,潘生丁、阿斯匹林,心血康等藥物。癥狀未減,又出現皮下紫癜和尿血,于2006年12月6日來中醫(yī)治療。查空腹血糖8.3mmol/L,血壓150/90mmhg,舌紫紅脈結代..診斷為消渴真心痛,心絡瘀阻。擬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治。藥用:丹參、藕節(jié)各30g,甘草6克,赤芍,川芎、生地、葛根各15克,桃仁、紅花、甘松、檀香、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三天后心絞痛未作,皮下紫癜已消;續(xù)服5劑,復查心電圖,尿常規(guī)均正常。繼續(xù)胰島素及口服通心絡膠丸善后。最近隨訪,情況穩(wěn)定。按: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治療,降糖作用得到肯定,但并不能阻止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成為致殘致死的首要原因。所以現代醫(yī)學認為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病的等危癥[2].應用硝酸甘油,潘生丁,阿斯匹林等容易引發(fā)出血情況。根據葉天土久病入絡的理論,治從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心肌供血;通絡止痛,又可以消除心絞痛;改變血液流變學,皮下紫癜和尿血也不治而愈。再用通心絡膠丸善后,長期未見發(fā)作。說明中醫(yī)絡病理論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合并病,并發(fā)癥的優(yōu)勢,值得總結推廣。2、腦梗塞伴腦出血。李X,男,73歲,糖尿病,高血壓10年,間斷服藥治療。因頭痛嘔吐,右側肢體偏癱,住入某院,診斷為腦梗塞伴腦出血治療半個月,無法手術,于2007年12月29日來中醫(yī)治療。查空腹血糖12.6mmol/L,血壓160/100mmhg,口眼歪斜,語言蹇澀,舌紫紅苔黃厚,脈弦澀。予以諾和靈30R早晚注射,絡丁新10mg,每日1次降壓,中藥以活血化瘀,通絡息風為治。藥用:丹參,赤藥,絲瓜絡,葛根,生地各15克,地龍,桃仁,大黃,黃芩,水蛭,牛膝各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每日1次,并結合針刺療法。七天后空腹血糖7.1mmol/L,血壓140/75mmhg,語言較流利,右下肢肌力三級,可以扶行,二便通利,半個月后癥狀進一步改善。1個月后可以自理生活,血糖、血壓平穩(wěn),繼續(xù)諾和靈,絡丁新和通心絡膠丸治療。目前情況進一步改善。按:腦血管意外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也最易引起致殘致死?,F代醫(yī)學將其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分別予以溶栓或止血為治。此例患者是混合型中風,溶栓需要在6小時內進行才能有效[3]。況且合并出血,所以并不適宜。止血又不符合治療原則。手術且有一定風險。中醫(yī)活血通絡,既不是致出血,又不加重栓塞,配合針刺,降糖降壓,綜合治療效果顯著。3、周圍神經病變。劉X,男,63歲,糖尿病8年,服用格列吡嗪,拜糖平等治療。近半年來雙下肢麻木疼痛,徹夜不眠,用過甲鈷胺,維生素B12、地西泮,芬必得等藥物,癥狀未減,于2005年12月6日來中醫(yī)治療,查空腹血糖13.6mmol/L.雙下肢發(fā)涼,膝腱反射消失,彩超報告雙下肢動脈重度硬化,脈細澀。診斷消渴虛痹。藥用:丹參、赤芍、川芎、葛根、桂枝、當歸、地龍、水蛭、靈仙各15克,牛膝,鎖陽各10克,蜈蚣1條,水煎服。每日1劑,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甘舒霖30R早晚各16單位皮下注射。7天后血糖立即6.6mmol/L,餐后8.3mmol/L,雙下肢麻痛減輕,夜能安寢,繼續(xù)甘舒霖注射,間斷服用活血化瘀湯方藥。按:糖尿病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目前西醫(yī)予以營養(yǎng)神經劑和止痛藥效果欠佳[4]。中醫(yī)辨證為久病入絡,氣血不通,證屬虛寒之痹。主用丹參,川芎,黃芪當歸氣血雙補,活血化瘀;更用桂枝,鎖陽溫陽補腎,蜈蚣,靈仙、牛膝通絡,辨癥中的,繼以活血化瘀加減和甘舒霖善后,效果顯著。4、視網膜病變伴出血和青光眼。陳X,女,68,糖尿病6年,間斷服用消渴丸,二甲雙胍等治療。近半個月來,因喪子悲傷,引致頭痛如劈,惡心嘔吐,眼睛紅赤,視物模糊已在眼科會診,確定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視網膜病變伴少量出血,用過降眼壓和鎮(zhèn)靜劑治療,效果不著。于2008年11月7日來中醫(yī)治療。舌紅苔黃脈弦,空腹血糖13.6mmol/L。癥屬陰虛陽亢。木火刑眼。口服降糖藥改為格列美脲2mgbid二甲雙胍0.5tid,中藥以白芍、天冬、生地、元參、牡蠣、龜板、龍骨、木賊,夏枯草,丹皮、谷精珠滋陰降火、平肝潛陽,服用3天,癥狀依然。改用活血化瘀,平旰通絡為治。藥用丹參、生地、葛根各15克,桃仁、紅花、牛膝、水蛭、白蒺藜、郁金各10克,珍珠母60克,三劑頭痛止,眼目清,空腹血糖降至6.3mmol/L,眼科查眼壓正常,繼續(xù)格列美脲,二甲雙胍和通心絡膠丸治療。近日隨訪,視力改善。按:眼科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也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5]。此例患者既因眼底血管硬化引起青光眼,又有滲出出血。西藥效果欠佳。中藥先從補陰降火,平肝潛陽為治。收效不著。改以活血化瘀、平肝通絡、使之頭痛止,眼目清、視力得保,說明活血通絡,治療糖尿病眼科并發(fā)癥前景廣闊。5、痛風。黃X,男,54歲,糖尿病3年,應用達美康,二甲雙胍等治療。近1個月來,反復雙姆趾關節(jié)紅腫熱痛,多次檢查血尿酸在510-1020mmol/L。服用過別嘌醇,秋水仙堿,芬必得等藥物,癥狀時輕時重。因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嚴重,于2003年6月18日來中醫(yī)治療。舌紫紅,苔黃膩,脈弦滑。擬診:消渴并濕熱痹癥。治從清熱利濕活血通絡。藥用丹參、黃拍、秦艽、靈仙、車前草,牛膝各15克,葛根、生地,絲瓜絡各30克,徐長卿10克,生石膏60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劑病輕,二劑可以下地行走,5天后關節(jié)紅腫熱痛消失,繼續(xù)口服降糖藥和間斷活血化瘀湯方善后。近日隨訪,仍在口服降糖藥,痛風未再發(fā)作。按:痛風也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ê喜⒉。?。由于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沉積,導致關節(jié)腫痛,甚至引起腎結石,腎功能衰竭。西藥別嘌醇,秋水仙堿和解熱止痛藥副作用,反應較大,病人難以耐受。中醫(yī)辨癥為濕熱內蘊,阻滯血脈經絡,治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為法,取得較好療效討論:糖尿病各種代謝紊亂,產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血酸。容易產生嚴重的各種并發(fā)癥,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極大。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以血管病變?yōu)樘卣?,病變發(fā)展符合氣滯血瘀,津凝痰結,絡脈失養(yǎng),瘀毒阻滯等病理過程[6]。本人從事臨床工作四十年,運用活血化瘀,通絡滋養(yǎng)貫穿于治療糖尿病的各種并發(fā)癥始終,收到較好的療效,說明中醫(yī)絡病理論體系的科學性,臨床運用的實用性,值得進一步總結,推廣運用。[1]楊家茂活血滋清湯治療糖尿病,見閻孝誠主編,中國特色醫(yī)療大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7年1版152.[2]夏城東,殷惠軍,陳可冀,波動性高血糖與心血管并發(fā)癥關系,心血管學進展,2009;1;99-101.;周玉杰,楊士偉,糖尿病與急性冠脈綜合癥。內科理論與實踐。2008;5;126.[3]呂仁和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中西醫(yī)診治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年1版322.[4]蔣國彥實用糖尿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年1版241—252.[5]劉新民實用內分泌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年2版325—3329.[6]婁金麗,王謙,張允嶺等,2型糖尿病心腦損害病絡機制的研究,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4-39.
楊家茂 邵武市中醫(yī)院 國醫(y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