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手把手教你做手術:改良Limberg皮瓣轉移術
陳文平 孫鋒醫(yī)生 2016-02-21 近一月來連續(xù)收治3例藏毛竇患者,對于這個肛腸科少見性疾病來說已經(jīng)不少了,并且3例患者均為頑固復發(fā)病例,經(jīng)過術前系統(tǒng)評估,均采用Limberg皮瓣轉移術治療,術前詳細咨詢了資深專家邵萬金教授,他熱情地給予手術細節(jié)方面的指導,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目前三例患者恢復均不錯,第三例患者手術過程分享如下: 一、簡要病史 患者男性 ,付某,20歲,就診主訴:骶尾部包塊間斷破潰流膿6年余?;颊咴?年前因骶尾部腫脹疼痛在當?shù)蒯t(yī)院就診,考慮“骶尾部感染”,給予局部切開引流,全身抗感染治療癥狀緩解,術后半年患者再次出現(xiàn)局部破潰流膿,自用藥物緩解不明顯,反復發(fā)作,10天前局部腫脹破潰流膿,伴針刺樣疼痛,來診。 ②、專科情況 患者多毛,(截石位)6點距肛緣約5cm臀溝可見4枚大小不等小凹陷(Pits),內(nèi)藏有毛發(fā),距肛緣約12cm骶尾部中線左側可見一約0.5cm×0.5 cm陳舊性瘢痕,上有潰口,內(nèi)可見黑色毛發(fā)附著,周圍質(zhì)硬,輕度壓痛,擠壓有少許淡黃色膿性分泌物流出。如圖(1)。 圖(1):術前情況(備皮后),臀溝可見多個Pits: 三、手術經(jīng)過 手術方式:藏毛竇切除Limberg皮瓣轉移術 1、麻醉成功后取折刀位,固定暴露臀溝。 2、以臀溝中線向左偏移約2cm為長軸,以包含所有病灶為原則作邊長為7cm的等邊菱形,各銳角為60°,鈍角為120°,以菱形右底邊向右側臀部再作一邊長7cm菱形作皮瓣用。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后,鋪無菌手術巾。如圖(2)。 圖(2):標記劃線 3、沿標記線逐層切開菱形各邊 圖(3):切開皮膚 4、病灶區(qū)切除深達骶骨筋膜水平 圖(4):病灶清除 5、徹底切除病灶留取標本送病檢 圖(5):病灶移除后情況 6、同法游離菱形全層皮瓣及皮下組織 圖(6):游離菱形皮瓣 7、對合皮瓣確保無張力為度 圖(7):切口無張力 8、創(chuàng)面基底部放置負壓引流管2根 圖(8):留置引流管 9、菱形皮瓣推移至病灶創(chuàng)面,對合整齊后,2-0可吸收線皮內(nèi)縫合 圖(9):縫合切口 10、4號泰絲線間斷全層褥式縫合皮緣 圖(10):縫皮 11、切除標本,可見內(nèi)有毛發(fā) 圖(11):標本情況 四、術后處理 1、俯臥制動,局部加壓; 2、控便、留置尿管3-5天; 3、引流管每天引流量≤5ml考慮拔除; 4、全腸外營養(yǎng)5天以上; 5、術后2-3周拆線; 6、術后1月注意保護傷口,防止裂開; 7、局部定期褪毛,防止復發(fā)。 5手術要點回顧 1、術前準備要充分,徹底備皮,清潔腸道; 2、切口設計是關鍵,初學者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Limberg皮瓣設計,銳角60°,各邊等長,否則容易形成貓耳朵;Dufourmentel術式皮瓣基底部較寬,皮瓣推移時張力大,初學者不建議采用; 3、病灶切除要徹底,達到骶骨筋膜為原則,防止復發(fā)和感染; 4、皮瓣游離要到位,減少張力,必要時上三角和菱形各邊也要適當游離,減少縫合張力,防止切口裂開和張力性水泡; 5、負壓引流要放置,因皮內(nèi)僅縫合一層,基底部留有空腔,只有通過負壓引流配合局部加壓才能達到一期愈合; 6、術后處理要跟上,防止切口裂開和復發(fā)。 6Limberg皮瓣轉移術治療藏毛竇的優(yōu)勢 1、有效抬高臀溝; 2、通過簡單的轉移皮瓣替換中線手術瘢痕; 3、減少皮膚浸漬和碎屑集聚; 4、減少臀部摩擦所致的出汗; 5、切除所有竇道和病變組織,消除致病因素, 復發(fā)率低; 6、通過轉移菱形皮瓣進行無張力縫合,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縮短住院時間。 7、數(shù)據(jù)顯示:Limberg皮瓣及改良皮瓣轉移可將藏毛竇的術后復發(fā)率降至0-5%。 本文章來源訂閱號:肛腸微創(chuàng)技術交流(已經(jīng)獲得作者授權) 本文作者(術者):陳文平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