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回介紹
- 疣-
- 介紹-
- 擴展閱讀
-
盛景祖副主任醫(yī)師 南安市南僑醫(yī)院 皮膚科 尋常疣、跖疣、絲狀疣、扁平疣、尖銳濕疣,都是HPV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膚疾病,屬于良性皮損,但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以造成家庭內傳播和自體傳播。這些疾病的皮疹往往在暴露部位,會造成患者容貌焦慮和自卑感,影響正常社交如握手。尖銳濕疣還和生殖部位的衛(wèi)生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出現這些疾病時,建議還是積極治療。治療目標和治療原則治療目標是祛除可見疣體、消除疣體周圍亞臨床感染、預防和減少復發(fā)。治療原則為盡快祛除可見疣體,如合并繼發(fā)感染或炎癥反應,應首先控制感染及炎癥反應,再對疣體進行治療。根據疣體部位、數量、大小等因素進行個體化治療;疣體祛除后定期隨訪,以預防和減少復發(fā)。治療手段包括以毀損性治療、細胞毒性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毀損性治療——冷凍治療冷凍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手段,用液氮以直接接觸、棉簽蘸取或噴射冷凍劑的方法,通過低溫造成組織細胞損傷、蛋白復合物變性、微循環(huán)障礙等機制發(fā)揮作用,可用于各種病毒疣的治療。冷凍治療疣體的清除率差異較大,受治療次數、冷凍深度和疣體大小等因素影響??沙霈F疼痛、局部組織水腫、血皰、色素沉著或減少等不良反應。冷凍治療可用于妊娠期婦女尖銳濕疣治療,但直接接觸冷凍方式不建議在腔道內使用。冷凍治療疣體清除率為31.0%~75.7%,復發(fā)率約為19.6%,平均復發(fā)時間為7.8個月。毀損性治療——水楊酸(15%~60%)具有溶解軟化角質的作用,可使疣體軟化、脫落??勺孕型馔?,通常連續(xù)使用2~3個月。不良反應為輕度的皮膚刺激。該治療方法有刺激性灼傷的風險,不適宜用在面部。毀損性治療——三氯醋酸對皮膚組織有化學性凝固作用,使局部發(fā)生組織壞死和體積萎縮,常用濃度為30%和50%,適用于體積較小的丘疹型疣體,在扁平疣及尖銳濕疣中使用較廣,可用于孕婦。但過量使用可能會造成瘢痕。毀損性治療——手術治療適用于疣體數量單發(fā)、較少、有蒂或體積較大時,可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剪切術、切除術,輔以電灼等方式破壞殘余的疣體并止血,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縫合。毀損性治療——激光治療利用激光器發(fā)出高功率激光破壞局部組織,常用的是二氧化碳激光。該治療手段適用于不同大小及各部位的疣體組織,可有效清除疣體,清除率接近100%,3個月復發(fā)率約為18%,1年復發(fā)率約為66%。優(yōu)點是出血少,但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常伴有疼痛、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等不良應。毀損性治療——微波治療指通過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使疣體組織凝固、脫落,短期療效可靠,可以迅速清除疣體。具有止血效果好、無煙塵、無刺激性氣味等優(yōu)點,且治療局部炎癥反應輕微,但和其他物理治療一樣復發(fā)率較高。毀損性治療——高頻電刀指將高頻交流電流直接通過電極尖端,對組織產生切割和凝固。主要不良反應為瘢痕形成。毀損性治療——光動力治療局部外用光敏劑(5?氨基酮戊酸),在特定波長光源照射下,通過光動力學反應產生活性單態(tài)氧選擇性破壞病變組織,可通過細胞凋亡和壞死兩種途徑選擇性殺傷病毒感染增生旺盛的細胞。主要用于尖銳濕疣、跖疣、扁平疣的治療。治療的優(yōu)點是毀損性低,可重復治療,不易造成組織缺損和功能障礙。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局部灼燒感、刺痛感、紅斑及水腫反應。細胞毒性藥物——鬼臼毒素是一種抗有絲分裂的藥物,具有細胞毒性,可以導致疣體細胞壞死,有0.5%鬼臼毒素溶液和0.15%鬼臼毒素乳膏兩種劑型。每日局部使用兩次,連續(xù)3天,隨后停藥4天,最長可使用4~5周。對于柔軟、非角質化的較小疣體效果較好。不良反應以局部刺激為主,如瘙癢、灼痛、紅腫、糜爛等。具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細胞毒性藥物——博來霉素是一種抗腫瘤藥物,主要用于頑固性、復發(fā)性尋常疣,疣體內注射治療,每次0.1~0.2ml,每周重復3次,治愈率可達58%~92%。相較于冷凍療法,其病灶破壞性更小、復發(fā)率低。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治療期間和注射后48h內的疼痛、水皰、炎癥后色素沉著以及角化過度,通常幾周后色素沉著可消失。具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細胞毒性藥物——5?氟尿嘧啶是一種阻止DNA合成的抗代謝藥。治療方法為外用1~3次/天,連用6~8周,或皮損內注射,每周1次,連用6周。局部外用治療的清除率可達到47%~68%,復發(fā)率約為70%;皮損內注射治療有效率為55%~77%,復發(fā)率為58%。不良反應有局部炎癥反應、疼痛、燒灼感和潰瘍、色素沉著及眼部刺激癥狀等。具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免疫治療——咪喹莫特屬于局部免疫活性增強劑,可刺激干擾素及其他細胞因子的產生。對柔軟、非角質化的疣體效果較好,可用于尋常疣及肛門生殖器疣。使用方法為隔日1次涂抹于疣體組織,睡前外用,3次/周,用藥6~10小時后,以肥皂水清洗用藥部位,最長可用至16周;可單獨使用,或與冷凍、二氧化碳激光或其他療法聯(lián)合使用,對疣體去除后預防復發(fā)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對于生殖器疣有效率可達55%~81%,6個月復發(fā)率為6%~26%。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局部刺激如瘙癢、灼痛、紅斑、糜爛,少有色素減退。孕婦禁用。免疫治療——干擾素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刺激的作用。局部皮損內注射可用于復發(fā)頑固病毒疣的治療。干擾素治療有效率為44%,復發(fā)率為21%。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為低熱和流感樣癥狀,常為一過性反應,一般對癥處理即可。免疫治療——溫熱療法借助溫熱對機體局部免疫的調節(jié)作用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采用局部加熱裝置,使病灶組織達到44℃左右的恒定溫度,持續(xù)作用20~30min,間斷或連續(xù)施治,一般5~7次為1個療程。對多發(fā)疣體,選擇一個靶皮損治療即可。治療后3個月皮損清除率(包括非治療部位的多發(fā)皮損)為43%~68%。不同病毒疣清除率不同,以尖銳濕疣最高(64.3%)、跖疣次之(48.6%)、尋常疣最低(43.4%),復發(fā)少見。治療過程中患者體驗較好,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局部燒灼感、偶發(fā)水皰和炎癥后色素沉著。該方法尤其適用于多發(fā)、不能耐受局部注射/有創(chuàng)治療的病毒疣患者,且不受年齡、機體其他疾病狀態(tài)的限制,如可用于兒童肛周尖銳濕疣及妊娠期尖銳濕疣的患者。疾病管理病毒疣復發(fā)多發(fā)生在治療后3個月,故建議患者在治療后的最初3個月,至少每2-4周隨訪1次。如發(fā)現有新發(fā)皮損、治療創(chuàng)面繼發(fā)感染等情況,應隨時就診,以便得到恰當及時的處理。治療3個月后,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延長隨訪間隔期,直至末次治療后6~9個月。上述提到的是可以用于各種病毒疣的治療方法和藥物,但并不是每個醫(yī)院都有這些藥物和儀器,因此還是要根據就診的醫(yī)院所具備的條件來制定最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01月20日
484
0
3
-
齊淑貞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yī)院 皮膚科 皮贅是絲油嗎?贅不是絲狀疣,皮贅和絲狀油雖然在外表有相似,但在病因和傳染性這些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區(qū)別。皮屑是一種表皮過度角化和真皮及地組織增生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皮膚老化、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導致的皮膚異常增生,和遺傳易感性也有關系,所以有的家族很多人頸部、腋下都容易長皮贅。而四狀油這是由于HPV感染引起的皮膚便變,是尋常疣的一種特殊類型,因此兩者不是同一種疾病,需要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鑒別診斷和治療。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用品,以減少絲狀油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我是齊醫(yī)生,歡迎關注。2024年10月20日
146
0
2
-
鄧文升主治醫(yī)師 陜西省皮防所醫(yī)院 皮膚科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看的這幾組圖片,大家可以看看,有些人在生活當中,或者在親戚朋友的身邊,會看到有些人的脖子上,頸部甚至前胸,甚至有些人在腋下啊,有這種米粒大小的增生物,有些人長得密密麻麻,有些人會長幾年。 長得逐漸在增多,這個病的名字就叫絲狀疣,它就是有一種病毒感染引起來的,這個病呢,它有一定的自身傳染性,一般不會給別人傳染,所以如果有這種病呢,你局部的消毒,床單、被褥甚至毛巾要進行局部的消毒啊,當然這個病的治療主要的問題就是激光。 激光治療以后,配合一些提高免疫的藥,一般是都可以治愈,當然如果還有別的皮膚病方面的問題,可以咨詢我,能幫必幫手留余香。2024年07月14日
147
0
0
-
陳善聞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泌尿外科 私處上會長刺開花的肉粒粒反反復復很是擾人!這是什么?它就是絲狀疣!發(fā)現私處身上長了「小肉揪」,手殘黨可能忍不住去摳一摳、撓一撓。雖然一時這樣做還挺爽的(bushi),但是如果你碰上的是「絲狀疣」,這么做有可能會讓它越長越多,對于您來說可能就會有后顧之憂了。一.什么是絲狀疣?“小肉揪”,它其實代表著絲狀疣在外形上非常的明顯的特征。絲狀疣,又稱「線瘊」「絲瘊」,和人乳頭瘤病毒(HPV-2)感染皮膚或黏膜有關。如果面頸部皮膚發(fā)生細小破口,此時接觸到HPV-2病毒,人體免疫功能又比較弱,就會引起這個疾病。該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任何人群,病程緩慢。一般不嚴重,主要表現為皮膚上出現單個細軟的絲狀凸起,也可為橢圓形顆粒狀,長度一般不超過一厘米。絲狀疣頂端粗糙質硬,通常和膚色相近或是灰棕色,好發(fā)于眼瞼、頸部、額頭及腋下等,一般無自覺癥狀。絲狀疣常從細絲開始長起,最終在皮膚局部表現為細長、柔軟帶蒂的疣狀突起。它的樣子就像從皮膚上長出的“金針菇”或者“小釘子”,也有朋友覺得像從皮膚表面伸出的手指。二.哪類人群易感染絲狀疣?本病多發(fā)于肥胖等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熬夜多,心情焦慮,也會容易感染絲狀疣。三.絲狀疣會傳染嗎絲狀疣會傳染。人乳頭瘤病毒(HPV-2)攜帶者及絲狀疣患者都是傳染源。絲狀疣是由HPV感染所引起的,HPV可通過直接接觸或者間接接觸而傳染,當用手對疣進行抓撓時,疣體可沿著抓痕的方向蔓延,出現自身接種的現象。正常人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他們的物品(如剃須刀等)時,如果皮膚黏膜存在損傷,哪怕很小的破損(比如搓澡巾搓破的肉眼不可見的小裂口),都有可能導致HPV感染。四.與哪些疾病鑒別皮贅(軟纖維瘤):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是纖維組織的贅生物,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肥胖、糖尿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多數軟纖維瘤為后天性,少部分為先天性,一般生長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長,臨床表現為高出皮膚表面的帶蒂增生物,一般呈絲狀或球狀,表面光滑,呈皮色或者褐色,柔軟而無彈性,好發(fā)于軀干、腹股溝等,沒有疼痛等自覺癥狀,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可以電離子、激光治療。五.既然是HPV感染這種私處絲狀疣會影響性生活嗎?會影響。雖然都是HPV感染,尖銳濕疣、扁平疣、跖疣,絲狀疣等不同的疣發(fā)生部位、皮疹形態(tài)及致病病毒亞型都不同。私處絲狀疣,主要通過性傳播傳染,感染者應該避免性生活。而其他部位的疣,雖然也都是HPV病毒感染,但不影響性生活。不過,它們同樣具有傳染性,尤其是會自體傳染。六.「看到就順手揪掉了」這樣做可以嗎?當然不可以。首先我們明確一點,HPV-2具有傳染性,攜帶者及絲狀疣患者都是傳染源,正常人與他們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過他們的物品時,如果皮膚黏膜存在哪怕很小的破損,都有可能導致感染,而且會自體傳染。簡單解釋下,如果私處上有絲狀疣,搓澡的時候用了點力,出現了肉眼看不出來的小損傷,或刮胡子的時候不小心有一點小破口,此時就有很大概率感染HPV,長出更多的疣。因為我們揪掉的是突起來的角質,只是個「幌子」,它真正的病變在根部,那里才是HPV病毒的根據地,揪掉后還更可能容易感染或擴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以啊,一旦懷疑患有絲狀疣,請不要搔抓刺激病變部位,也不要自行嘗試去除。七.私處絲狀疣的危害1、絲狀疣有礙外生殖等敏感部位美觀,影響形象和自信。2、絲狀疣有較強的傳染性,可通過自體接種或手或受污染的器具損傷皮膚而傳染到多個部位,大范圍感染后影響觀瞻或引起毀容。3、引起絲狀疣癥狀的人類乳頭瘤病毒長期感染,危害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應答機制,使免疫系統(tǒng)無法正常運作,從而導致系統(tǒng)性的免疫系統(tǒng)疾病,如:過敏、肝炎、腎炎、婦科炎癥等。八.絲狀疣如何治療?主要采用物理治療和外用藥物治療,系統(tǒng)藥物治療及中醫(yī)中藥內服外涂治療,多用于皮損數目較多或久治不愈者。(一)物理療法:液氮冷凍、刮疣、CO2激光電灼、手術切除等方法使病灶去除。皮損數目較多者可以分批分次治療。1.液氮冷凍:使用無菌棉簽蘸取適量的液氮,按壓疣體表面至呈現冰狀,等待冰狀組織回溫后則再次進行冷凍。2.CO2激光電灼:常規(guī)消毒疣體及周圍皮膚,做疣體局部浸潤麻醉;用CO2激光電灼直接燒灼疣體表面至疣體基底部。能精確清除皮損,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創(chuàng)面小,易恢復,能很好的達到治療目的。3.手術切除:適用較深和較大面積的病變。術后護理:治療部位要求患者一周內避免接觸水,保持干燥,痂皮勿用手剝脫,讓其自然脫落。(二)外用藥物治療:不宜采用物理治療的患者,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外用藥物及使用方法。盡量避免使用可遺留色素沉著的藥膏。外用藥物:維A酸類、氟尿嘧啶軟膏、水楊酸、斑蝥素等。(應在醫(yī)師指導下用藥)(三)中醫(yī)中藥治療: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由于外感邪毒,氣血失和、肝失疏泄、血瘀氣滯聚結皮膚所致。內服治療:疏肝清熱、活血消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治療。九.絲狀疣如何預防?1.注重個人衛(wèi)生,避免使用公共洗漱用品等,洗澡、洗臉時避免使用毛巾或搓澡巾擦傷皮膚;2.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適宜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加強鍛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3.盡量減少對疣體的刺激,避免搔抓,防止自身種植。4.遠離輻射,經常坐在電腦面前或經常近距離接觸紫外線輻射的人,患有絲狀疣的概率非常高。5.遠離激素類的藥物。6.避免潮濕:家里或者辦公場所要保持空氣暢通。2023年11月13日
2815
0
2
-
吳亞桐主治醫(yī)師 中日醫(yī)院 皮膚科 門診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夫,我去美容院他們說我臉上長的是扁平疣,說不治療會傳染,治療費還挺貴的,我不放心過來看看”,“大夫,我脖子上長了好多絲狀疣,我想去掉”,“大夫,我這個扁平疣是不是要查一下HPV?”,“大夫,聽說扁平疣/絲狀疣是HPV感染,我打了9價怎么還會得?”。這些年隨著大家對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獲取越來越容易,大家對HPV的關注與日俱增。不過因為專業(yè)知識不足、了解片面等,普通群眾對HPV的理解常常有偏差。首先先給大家科普一下HPV,HPV全稱humanpapillomavirus,即人乳頭瘤病毒,HPV可感染人類皮膚、黏膜,能引起多種疣、良性腫瘤,有時甚至引發(fā)惡性腫瘤。HPV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大類病毒,目前從人體中分離鑒定出的HPV超過150種,按其感染部位及感染后的致病風險,分為四大類:從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到,感染皮膚引起扁平疣、絲狀疣(絲狀疣屬于尋常疣)的都是皮膚低危型,與容易感染生殖器、宮頸、肛周等部位的黏膜低危/高危型是不重疊的,所以感染扁平疣、絲狀疣,并不會增加罹患宮頸癌的風險,接種2價、4價、9價HPV疫苗(僅針對黏膜型HPV)也無法預防扁平疣、絲狀疣,而門診中常進行的HPV低危型及高危型檢測是檢測黏膜低危型及高危型HPV的,并不能覆蓋到引起扁平疣和絲狀疣的皮膚低危型HPV,因此得了扁平疣、絲狀疣無需做HPV檢測。那有人會問了,如果不做HPV檢測,我們怎么確定自己得的是不是扁平疣/絲狀疣呢?這個問題問的好,這就是這篇科普的第二大目的了,幫助大家識別扁平疣、絲狀疣。診斷扁平疣、絲狀疣,臨床上扁平疣需要跟老年疣(學名叫脂溢性角化)、汗管瘤做鑒別,絲狀疣需要跟皮贅(也稱軟纖維瘤)進行鑒別。下面給大家列一個表格:總結一下,皮膚型HPV多感染青少年,老年疣、皮贅多影響中老年人,青少年面部多發(fā)扁平丘疹,有線狀或串珠樣特點,扁平疣的可能大;中老年人面部多發(fā)性棕色扁平丘疹,無線狀或串珠樣特點,老年疣可能大;中老年人軀干部位多發(fā)棕色扁平小丘疹,老年疣可能大;青少年面頸部少量絲狀突起,表面粗糙有毛刺樣表現,絲狀疣的可能大;中老年人頸部、腋下多發(fā)絲狀、贅生物樣皮疹,表面柔軟有溝紋,皮贅可能大;青年女性出現的雙側眼周膚色丘疹,分布大致對稱,相互孤立不融合,汗管瘤的可能大。當然了,這幾種皮膚問題常常表現相似,即便是皮膚科醫(yī)生有時僅憑肉眼看也會誤診,所以還是建議有類似問題的朋友,到皮膚科門診就診,讓醫(yī)生來判斷,肉眼判斷困難時,可以進行皮膚鏡檢查或皮膚CT,這兩種是無創(chuàng)的檢查手段,對鑒別這幾種疾病有很大幫助。下面是幾張典型圖片,有可能引起不適,心靈脆弱者慎重觀看。圖1.扁平疣,手背多發(fā)性膚色扁平丘疹,因搔抓傳染導致部分皮疹呈線狀排列圖2.扁平疣,面部多發(fā)的淡褐色扁平丘疹,表面略粗糙,部分相互融合呈線狀圖3.脂溢性角化?。ㄋ追Q老年疣),老年男性面部多發(fā)的褐色扁平丘疹,大小不等,直徑數毫米甚至超過1厘米,表面略粗糙圖4.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手背部多發(fā)的褐色扁平丘疹,大小不等,表面粗糙圖5.汗管瘤,上下眼瞼部位多發(fā)的膚色丘疹,雙側對稱,丘疹多發(fā)但不融合圖6.絲狀疣,頸部單發(fā)的絲狀突起,頂端干燥粗糙,呈毛刺樣圖7.絲狀疣,面部單發(fā)的絲狀突起,頂端干燥粗糙,呈毛刺樣圖8.皮贅,頸部多發(fā)的褐色丘疹,直徑從不足1mm至數毫米,表面柔軟有溝紋皮膚鏡檢查對于鑒別這幾種疾病有很大價值,臨床診斷困難時可以進行皮膚鏡的檢查。以下是這幾種疾病的典型皮膚鏡表現(皮膚鏡是相對專業(yè)的檢查手段,結果應以醫(yī)生的判斷為準):圖9.扁平疣的皮膚鏡表現:扁平均質樣結構內散在分布點狀血管圖10.脂溢性角化的皮膚鏡表現:可見粉刺樣開口、皮溝和皮嵴呈指紋樣結構、發(fā)夾狀血管、蟲蝕狀邊緣等圖11.汗管瘤的皮膚鏡表現:單個或簇集性黃白色均質性結構,周圍圍繞纖細的淺褐色色素網圖12.絲狀疣的皮膚鏡表現:乳頭狀突起,內部可見點狀或線狀血管圖13.皮贅的皮膚鏡表現:乳頭瘤樣突起,表面可見溝紋,可見黃白色結構、細分支狀血管2023年08月02日
4762
0
3
-
2023年08月01日
2509
1
4
-
陳善聞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泌尿外科 生活中,不少人一聽到“疣”字,就自動將其與傳染病關聯(lián)上,疣確實帶有“傳染性”但不是“一碰就傳染”。一、定義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皮膚黏膜引起的良性贅生物,因其會長在皮膚的不同部位,故叫法不同,比如尋常疣、扁平疣、絲狀疣、跖疣、和尖銳濕疣等,它是各個年齡段都易發(fā)的一種常見疾病。疣是皮膚或粘膜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不過,感染了HPV后未必都會長出疣,有時只是亞臨床感染,外觀上并無異樣。做個不那么準確的比喻。HPV就像種子,埋下去,運氣不好的,會長出果實(疣),運氣好的,種子被雨沖走了(病毒未定植)或是被蚯蚓吃了(被免疫系統(tǒng)消滅)或只是靜靜的待在土里(病毒攜帶者)。這是一場病毒和皮膚(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角力。二、病因1.病毒:人乳頭瘤病毒(HPV)HPV→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增生2.其他因素:①遺傳易感性②細胞免疫缺陷③系統(tǒng)性疾?。ㄌ悄虿?、高血壓等)④精神壓力、勞累等三.傳播途徑1.直接傳播2.接觸傳播3.性傳播4.母嬰傳播:患有尖銳濕疣的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通過產道將HPV傳染給胎兒。四.一個習慣加速疣的傳播并不是所有接觸了病毒的人,都會長出疣體。皮膚沾染病毒后是否會長出疣,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個條件:1.皮膚有無破損即使是搓澡、抓癢這樣對皮膚的輕微損傷,也會破壞皮膚的完整。如果皮膚沒有外傷、破損而保持完整,沾染的病毒無法“接種”到皮膚里,就不會長出疣體。2.人體免疫力的強弱如果免疫力正常,即使沾染了病毒,皮膚有破損,使得病毒“接種”到皮膚里,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也會抑制和殺滅病毒,不會長出疣體。抓撓或搓澡,會加速疣的傳播相比傳染給他人,患者的自身感染更加普遍且嚴重。如果患者經常搔抓疣體,出現皮膚破潰,病毒會順著抓痕長出更多疣體。因此,感染者一定要避免抓撓(包括搓澡),不給病毒播散、接種的機會,同時盡可能避免與家人共用搓澡巾、毛巾等。五.分類+臨床表現(一)尋常疣(verruavulgaris,commonwarts)1.部位:手指、手背、足部等2.年齡:各年齡段3.別名:瘊子4.特征:①針尖至黃豆大小、灰黃或污褐色,疣狀丘疹②圓形、橢圓形,高出皮面③表面角化,粗糙不平,質硬④乳頭樣疣狀增殖5.分型:①絲狀疣(filiformwarts)②指狀疣(digitatewarts)③跖疣(verruaplantaris)④甲:甲下疣、甲周疣(二)扁平疣(verruaplane,planewarts)1.部位:面、頸部2.年齡:3.特征:①米粒至黃豆大小,扁平隆起性丘疹②圓形、橢圓形,淺褐色③表面光滑,質硬,分布密集④koebner現象:搔抓后,沿抓痕呈串珠狀排列(三)絲狀疣:疣體細長突起伴頂端角化,好發(fā)于頸、額、眼瞼。特征:疣體呈絲狀或細長狀結構,根部狹窄,表面為指狀的突起?!ぃㄋ模硼啵╲erruaplantaris,plantarwarts)1.部位:足底2.原因:外傷、摩擦、足部多汗3.特征:①米粒至黃豆大小,胼胝樣斑塊或扁平丘疹②淡黃、褐黃色③表面粗糙,界限清楚④邊緣角質環(huán)→角質軟芯→小黑點(毛細血管破裂),中央褐色或黑褐色線狀出血點(五)尖銳濕疣: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傳染,常發(fā)生在肛門及外生殖器。尖銳濕疣,也稱肛門生殖器疣,發(fā)生在外生殖器和會陰、肛周或皮膚黏膜交界處,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也可通過產道或直接接觸傳播。皮損通常是分散、無蒂、表面光滑的疣,也可出現大的融合性斑塊,呈現皮色、棕色或發(fā)白(尤其是潮濕部位)。(六)傳染性軟疣:傳染性軟疣病毒自微小傷口侵犯皮膚,開始時皮損為光亮、珍珠白色、半球形丘疹,以后逐漸增大到豌豆大,中心微凹如臍窩,表面呈蠟樣光澤,頂端挑破后,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稱為軟疣小體。皮損數目不等,或少數散在,或多個簇集,有的呈半透明狀,有的疣體邊緣有紅暈,但互不融合。六.不同疣的HPV病毒類型有何差異?HPV有很多種亞型,有的為嗜皮膚類,有的為嗜黏膜類。不同的亞型傾向于感染不同的部位:◎HPV-1型感染足底可導致跖疣發(fā)生◎HPV-3型感染面部可導致扁平疣發(fā)生◎HPV-6型感染生殖器可導致尖銳濕疣發(fā)生且HPV家族非常龐大,能有100多號成員,喜歡攻擊人的上皮細胞。根據兇殘程度不同,他們的致癌性也不盡相同。依據HPV生物學行為,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皮膚高危型:HPV-5、8、14、17、20、36、38,主要與疣狀表皮發(fā)育不良有關,其他還與可能HPV感染有關的惡性腫瘤包括: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膀胱癌;◎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45,主要與宮頸癌、直腸癌、口腔癌、扁桃體癌等有關。七.實驗室檢查1.病理學檢查尋常疣特征:角化過度,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疣體邊緣表皮突向內彎曲尋常疣特征:棘層上部,顆粒層內見群集大空泡化細胞扁平疣扁平疣特征:角化過度,棘層肥厚。棘層上部,顆粒層內有許多空泡化細胞八.鑒別診斷1.疣狀皮膚結核尋常疣需要和疣狀皮膚結核相鑒別,后者為不規(guī)則的疣狀斑塊,四周有紅暈,組織病理可鑒別。2.雞眼、胼胝跖疣需要和雞眼、胼胝相鑒別。雞眼多由于長期擠壓所致,多發(fā)生于腳趾緣、足緣,典型皮損為園錐形角質栓,外國有透明黃色環(huán),表面光滑??蓡伟l(fā)或散在數個,加壓時疼痛明顯。胼胝為長期摩擦、壓迫所致,多發(fā)于足趾前部、足跟,典型皮損為蠟黃色角質斑片,中央略增厚,皮紋清楚,邊緣不清。通常為1~2片,通常無或僅有輕微疼痛。3.點狀掌跖角化癥跖疣需與點狀掌跖角化癥相鑒別,后者常早年發(fā)病,有家族史,手掌、腳掌有損害,散在分布,以受壓部位皮損多見。3.毛囊上皮瘤、汗管瘤扁平疣有時需與毛囊上皮瘤、汗管瘤相鑒別,雖然兩者都可好發(fā)于眼臉附近,但組織學完全不同。4.扁平苔蘚扁平疣有時與扁平苔鮮鑒別困難,后者兒童少見,好發(fā)在四肢屈側,面部少見,瘙癢明顯,常有黏膜損害,皮損呈紫色,有白色細紋。九.長了疣怎么辦?要做手術嗎?1.外用藥物治療雖然疣外用藥物種類繁多,給藥方式也不統(tǒng)一,但藥理機制基本相同,大多是通過干擾HPV復制、阻斷局部細胞病理性增生來達到治療效果。以下為幾類常用藥物。①咪喹莫特:它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抗病毒藥物,其主要通過增強機體對人類乳頭瘤病毒的免疫反應而發(fā)揮作用。能刺激外周血單核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分泌α-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1、6、8等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通過細胞毒性作用刺激局部免疫反應作用于人類乳頭瘤病毒,但并不造成組織損傷。②干擾素(INF):目前臨床上,干擾素已被廣泛用于疣的治療。③平陽霉素:作用于細胞周期的S期,促使病毒DNA雙鏈斷裂、降解,阻止其復制,并抑制被HPV感染的棘層細胞増生,從而加快疣體的萎縮脫落。2.物理治療①液氮冷凍治療:冷凍療法是一種傳統(tǒng)治療方法,通過液氮的低溫作用促進疣體組織凍融、水腫、壞死,抗原釋放,誘導多種細胞活素,使遠處損害消退[2]。是多種良性皮膚病的高效干預措施,更是跖疣的常用治療方法。②激光治療:激光所產生的能量能使疣體組織蛋白變性、脫水、凝固壞死、汽化,從而殺死病毒[3]。臨床應用需根據患者疣體不同類型、不同部位等個體化選擇不同類型激光。③微波治療:利用磁場共振原理,使組織內的分子在高頻電磁場內保持高頻運動,分子間巨大的摩擦震蕩可以將動能轉化為熱能,導致病變組織凝固性壞死。④光動力學療法(PDT):需要結合光敏劑發(fā)揮作用,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光敏劑是5-氨基酮戊酸(5-ALA)。由于光敏劑在不同組織中吸收與代謝的速率不同,它能選擇性地積聚在疣體靶細胞,直到達到較高的作用濃度。此時,再配合相應630nm波長的紅光照射局部,經過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后,病變組織內會產生大量的單肽氧,其細胞毒性會使靶細胞裂解死亡,最終使得疣體萎縮消退。3.系統(tǒng)用藥治療①免疫療法:免疫療法被定義為一種生物療法,主要采用細胞因子、疫苗和一些單克隆抗體等來刺激免疫系統(tǒng),以幫助身體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應用到的藥物有:卡介菌多糖核酸、甘露聚糖肽、微量元素鋅制劑、左旋咪唑等。②維A酸類藥物治療:維A酸類藥物能夠雙向調節(jié)上皮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并通過增強朗格漢斯細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誘導多種抗體活化參與細胞免疫。應用到的藥物有:維A酸膠囊、維胺酯膠囊等。4.外科治療對于面積比較大的難治性疣,可以采用鈍性剝離、環(huán)形切除等外科手術法。十.打了HPV疫苗,是不是可以預防疣?HPV發(fā)現有200多種亞型。我們目前的HPV四價疫苗針對的是6、11、16、18型,九價疫苗還覆蓋了31、33、45、52、58型。這些類型的HPV傾向于感染生殖器、肛門部位,HPV疫苗的接種可以預防上述類型的HPV感染,從而預防生殖器、肛門部位的疣和相關的腫瘤。2023年05月31日
1482
0
4
-
2022年12月04日
702
0
1
-
滕序主治醫(yī)師 嘉興市婦幼保健院 皮膚科 皮贅和絲狀疣是兩種極為常見的皮膚病,很多人都分不清它們兩個,今天給大家說一下兩者的區(qū)別。一、定義區(qū)別皮贅即我們常說的軟纖維瘤,是一種表皮過度角化和真皮結締組織增生性的疾病。臨床以多發(fā)性絲狀或蒂狀贅生物為主要表現,故又稱皮贅、軟垂疣、軟瘊、軟痣或頸部乳頭瘤。軟纖維瘤常見于中老年,以女性多見,好發(fā)于頸、腋窩、腹股溝皺褶處。臨床上分為單發(fā)與多發(fā)兩型。絲狀疣是瘊子疾病當中的一種,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起的,具有傳染性,可連接成片。如何治療?二者雖不是同種疾病,但對于它們兩個的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相似之處,絲狀疣可以用二氧化碳激光灼燒、液氮冷凍、微波治療。而軟纖維瘤,也就是皮贅也可以使用冷凍、電燒、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另外絲狀疣是具有傳染性的,不應該與患者共用毛巾,洗澡、洗臉時避免用毛巾或者是搓澡巾擦傷皮膚。2022年08月16日
2577
0
1
-
龐艷華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地壇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 作為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人體器官,皮膚承擔著人體與外界最直接的“交流”作用,可謂十分重要。但,它經常會長東西。本文將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皮膚上的疙疙瘩瘩究竟是什么。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一種生長超過傷口邊界的疤痕組織腫塊,又稱結締組織增生癥。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形成,但常見于深色皮膚區(qū)域,如耳垂、肩膀、上背部、胸部或臉頰。即使皮膚愈合后,它可能還會繼續(xù)生長。一般,瘢痕組織是無害的,不用治。如果組織增長較大,或出現瘙癢、疼痛等,就要及時就醫(yī),以防其發(fā)展成穿孔、感染等嚴重情況。皮贅一種生長在皮膚上的小凸起。通常長在皮膚摩擦較多的部位,如頸部、腋窩或腹股溝。大多數情況下,皮贅沒有不良影響,不用治療。如果感到疼痛或出血,要詢問醫(yī)生。可以凍結或切斷,或使用溫和的電流去除。千萬不要自己拔,容易出血或感染。皮膚囊腫皮膚下面的肉色小囊,充滿角蛋白,一種柔軟的奶酪狀蛋白質。當毛囊或油腺被阻塞、損壞時,就會形成緩慢生長的突起。這就是皮膚囊腫,最常見的皮膚損害。它可以發(fā)生在任何部位,不同年齡、性別者好發(fā)的種類不同。40-65歲女性多發(fā)黏液樣囊腫,幼兒或青春期常見皮樣囊腫。大多數皮膚囊腫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療。要警惕的是異常情況,如發(fā)紅、疼痛或腫脹時,最好檢查一下,以排除發(fā)生更嚴重的情況。蕁麻疹過敏、感染、曬傷、運動、壓力或疾病,都會導致這些發(fā)癢、腫脹的蕁麻疹。它通常成片發(fā)生,凸起大小不一。有時,小山丘會融合成大片凸起。蕁麻疹大多可以在1天內消退。但舊的消失,新的可能出現。一次蕁麻疹可持續(xù)幾天,甚至幾周。治療方面,最重要的是找到、阻斷誘因。癥狀較輕時,冷敷或淋浴可緩解。嚴重時,需要藥物治療,如抗組胺和類固醇類藥物。特應性皮炎特應性皮炎常表現為小而癢的腫塊,有時會滲出液體。常見于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的孩子。病因目前尚無定論,可能與遺傳有關。很多患者具有過敏性疾病家族史,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外用藥(乳膏、藥膏等)可以治療特應性皮炎。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通過隔絕過敏原、保持環(huán)境濕度、避免過度清潔等方式輔助治療。疣疣是由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好發(fā)于手、臉、腳和四肢。能通過觸摸傳播給別人或自己的另一片皮膚。疣具有自愈性。也就是說部分疣無需治療,會自行消失,但及時治療能阻止其擴散。另外,如果疣體疼痛、擴散、發(fā)癢、灼傷、出血或出現在臉上和生殖器上,要立即就醫(yī)。對于疣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特異性的抗病毒藥。主要以物理治療和外用藥治療為主,即去除疣體、限制局部生長、提高免疫力、防止復發(fā)等。須部假性毛囊炎多為剃須引起的炎癥反應,常見于男性。簡單說,就是過短的毛發(fā)“困”在皮膚中,嚴重時引起感染。此病具有遺傳傾向。毛囊炎可以是非感染性的,也可以由細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其好發(fā)部位為頸部、大腿、腋窩或臀部。毛囊炎通常表現為紅色的小腫塊或丘疹,也可能出現水泡、潰瘍、瘙癢或疼痛。輕微的毛囊炎會自愈,一般不用就醫(yī)。嚴重的毛囊炎在治療時,需要用溫水和抗菌肥皂清潔,必要時給予抗生素。皮膚纖維瘤一種小而結實的紅棕色腫塊,常見于下肢,多見于女性。它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因此容易破損流血。關于皮膚纖維瘤的病因,目前沒有定論。比較常見的看法是由昆蟲叮咬或外傷引起,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病毒感染。通常沒有不適,也不需要治療。如果患者認為其影響美觀或出現明顯癥狀,可以手術切除。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于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多個部位。正常人體具備一定的免疫力。當細菌或病毒入侵人體時,相應部位的淋巴結會膨脹成豌豆大小的腫塊。這表明機體正在與入侵者抗爭。但如果淋巴結腫大達2周或更長時間,觸感偏硬,且生長迅速,就需要告知醫(yī)生。尤其當這些淋巴結靠近鎖骨,或皮膚呈紅色,甚至伴有體重減輕、盜汗、發(fā)燒或疲勞等癥狀時。這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征兆。櫻桃狀血管瘤很多人到了三四十歲,皮膚會長一些細小、明亮的紅色斑點或腫塊。隨著年齡增長,它們會逐漸增大,或越長越多。這就是櫻桃狀血管瘤,一種良性的皮膚血管增生性疾病。櫻桃狀血管瘤一般是無害的,無需治療。如果變成深棕色或黑色,必須盡快去醫(yī)院排除皮膚癌。毛囊角化病有些人的上臂、臀部或腿部會隆起砂紙狀的的丘疹。它們小而尖,大多呈白色或紅色,可能會發(fā)癢。這就是毛囊角化病,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其原理主要是角蛋白的蛋白質堵塞毛囊。毛囊角化病常見于油脂分泌旺盛的區(qū)域,但并無嚴重后果。隨著年齡增長,疾病會慢慢消失。如果感到煩惱,可以使用護膚霜、常泡熱水澡或使用去角質產品,減輕病情。痣痣是扁平或略微凸起的圓點,可以有很多顏色,以棕色或黑色居多。大多數時候,不需要理會它們。但如果突然改變大小、形狀或顏色,這可能是皮膚癌的信號。或者有些痣的形狀很不尋常,如邊緣不平、顏色不同、長出皮膚、出血、滲出、瘙癢、疼痛或有鱗,一定要就醫(yī)。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有一個更知名的名字——老年斑,又叫老年疣。它們厚而粗糙,像蠟或鱗片一樣凸起來,黏在皮膚上。脂溢性角化病可以長在任何部位,以軀干和頭頸為常見部位,數目、大小、形態(tài)和顏色深淺沒有明顯規(guī)律。它們不會傳染,大多是無痛的,有些會感覺到癢。若無癌變傾向,基本不需要治療。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種圓形、可移動的皮下腫塊,一種良性疾病。這些脂肪團摸起來柔軟,有彈性,常見的部位包括頸部、肩膀、背部或手臂上。大部分脂肪瘤是無害的,也比較容易診斷。如果脂肪瘤過大,患者想要去除,可以通過注射類固醇、抽脂或手術來治療。如果脂肪瘤生長迅速或出現疼痛,就可能是癌變,需要到醫(yī)院檢查、確診和治療。2022年06月18日
1784
0
4
疣相關科普號

楊曉宇醫(yī)生的科普號
楊曉宇 主治醫(yī)師
阜新市中心醫(yī)院
皮膚科
1001粉絲24.4萬閱讀

王曉明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曉明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
408粉絲8198閱讀

劉小勇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小勇 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特色醫(yī)學中心
皮膚科
378粉絲1.5萬閱讀